穿越千年赏好词

作者:曹茗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焚一炉氤氲的檀香,任那香气在晕黄的烛光下绕案流转;掬一捧澄澈的甘泉,任那清澈冲刷掉双手中世俗之气;翻一页厚重的诗词文书,任那珠玑之字闯入心间的那份温软。品读王子龙的《穿越千年赏好词》(河北教育出版社),犹如置身在古词的花海中,看它绽放朵朵花事。

  一首词,一故事;一声呢喃,一相思。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首诗词,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词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诗词的魅力在于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

  我爱诗词,爱它的与众不同。与诗词相遇,与历史邂逅,总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在所有的文字里,最美不过是宋词。如果唐诗是一个器宇轩昂的男子,那宋词就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哪怕是苏轼、辛弃疾这样的豪放派,也首先是美,然后才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想必脍炙人口,王菲也曾演唱了由这首词改编的一首唯美的歌曲,余音绕梁,让人沉醉不已。宋词本身就是一种合乐的歌词,只是这首词,当年是不是这个旋律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苏轼能把寻常的事情写出情怀,感动无数人,几个世纪后还被后人改写并创作成流行歌曲,便是让人惊叹不已的高手,我想这便是古词的魅力吧。

  《穿越千年赏好词》拉近了读者与古词人之间的距离,让读者穿越历史,跨越时空,感受到了古词的别样魅力。本书选取了从唐代到近现代的80余位词人的近200首经典词作进行讲述。该书从李白的《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开始,以当代词人叶嘉莹的《浣溪沙》“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作结,为这本书画上完美的句号。该书条理清晰,耐人寻味,作者采用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风格,把诗词和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熔铸一炉,奉献给了读者。

  这本书围绕词作本身进行鉴赏,兼顾叙述词作相关的历史脉络和文学常识,着重叙述词人个人经历和历史朝代背景与词作所表达感情的互动,这是作者在著述中经常提到的诗词和历史文化的互动表达,这本书让读者从认识词的初步形成到了解词的日益完善和兴盛,再到感受近现代词的传承与推广,让读者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诗词的巨大魅力。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何诗词仍能历久弥新?为何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诗词仍受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与学习推广?我想读者们可以从《穿越千年赏好词》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当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越渴望能够得到内心的一片宁静。而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治愈力,它教给我们要中庸,要和平,要懂得去追求内心的自己,不被外物缠身,能为一件喜欢的事情放下所有,去耐心静静地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而这便是我们学习中国诗词、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穿越千年赏好词》这本书,就能很好地让笔者静下心来,远离世俗纷扰,细细品味诗词和诗词背后的故事。

  荷尔德林曾说,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可见,有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王子龙的这本书便能让读者深刻意识到,如果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诗性,那么,便是幸福感的一种重要体现。这本书不是将从唐代到近现代的词简单地汇总与解释,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读者打开词背后的历史大门,能让读者走近词人,走进诗词,让读者与词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读者感受诗词独具一格的魅力。这本书做到了文史融合,以词续史,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诗词,更了解了词人和当时创作的历史背景。让读者在品读诗词的过程中增加历史文化积累,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又是长空雁过时,翻开《穿越千年赏好词》,让读者不自觉地穿越历史时空,寻觅诗词的足迹;让读者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隔空与他们对话;让读者流连忘返在诗词间,展开无限想象。从这部书中,我们亦能汲取到文化自信,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