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传承千年的一抹蓝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民间蜡染,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生艺术。手捧《蓝与白的艺术交响:中国民间蜡染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被这传承千年的民间技艺所震撼:一块方布,一抹靛蓝,以蜂蜡为墨,点染千年风华;以极简之色,绽放至繁之美。该书为“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之一,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书中突出了“广”与“深”的有机融合,彰显了“图”与“文”的巧妙配合,以民间蜡染文化传承人及其蜡染精品为主线,展示了中国民间蜡染的种类、分布、工艺流程及民俗生态环境。资料多来自对民间蜡染古村落的第一手田野调查和对民间蜡染文化传承人的访谈记录。其文献珍贵,研究深入,值得品读。
书中体现了“广”的理念。全书共8章,分别从民间蜡染文化概述、中国民间蜡染的种类和分布、代表性蜡染艺人传承自述及传略、制作材料及工艺流程的文化解读、民间蜡染的审美要素解析、民间蜡染与民族民俗、国际国内学术权威对蜡染的评价、民间蜡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几方面展开,既能加深读者对蜡染文化的基础认知,又能培养研究者的学术思维能力,激发普通读者的传统文化情结。
书中体现了“深”的功底。作者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民间蜡染文化的理论成果及历史文献资料,对民间蜡染文化的历史和地域环境、审美要素、文化功能进行分析。二是实地考察法。研究者通过采访传承人了解蜡染文化,并结合第一手资料对民间蜡染文化进行分析、整合与思考,为传承人作传。三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中国民间蜡染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梳理,分析中外传统蜡染工艺的异同。以上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最后提出中国民间蜡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案提供了合理依据。每章内容看似独立,但日后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主题进一步研究,引人深思。
书中图片具有艺术鉴赏价值。作者在田野考察中拍摄的大量图片多表现蜡染手工艺人制作的服饰、祭祀用品等。质朴、素雅的蜡染制品虽为蓝底白画,偶有彩色点缀,谈不上绚丽多彩,但并不单调乏味,反而有一种历史与浪漫的气息,传递出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这些图片也为艺术研究提供了鲜活素材。
书中恰当运用了图文互释功能。如在民间蜡染的审美要素解析一章,直观的图案形象地诠释了文字内容,有助于读者具体地理解蜡染的色彩、斑点、构图特征、纹饰,以及优秀蜡染精品的丰富内涵。读者于图片的对比中,亦能发现中国蜡染区别于印度、日本等国蜡染的独特魅力。
中国民间蜡染文化是文化持有者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记录、研究、传承、保护中国民间蜡染文化是该书写作的初衷。如今,蜡染文化仍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并在国际舞台焕发活力。传承,不是单纯地保护本来,而是发扬优长,于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面对现在,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