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东北历史文化的金钥匙

作者:程明 张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12-19

  清代诗人沈承瑞有《长白山诗》:“龙形黍大野,云气撼沧溟。水泻双流白,天开万古青。”长白山于吉林,既是地理意义上大自然所馈赠鬼斧神工的山水宝库,也是文化意义上包容吉林各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岁月的长河流淌而过,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白山的滋养孕育下“渔猎采撷”“刀耕火种”,而广袤的长白山脉也通过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承载了丰富的东北地方文化的火种。倏然回望,长白山业已成为了东北文化、吉林文化的符号,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文库》(吉林文史出版社)便是目前为止有关现代地理意义上的长白山地区较为全面的资料书,丛书对长白山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与弘扬,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吉林文史出版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版了“长白丛书”系列精品。作为代表中国东北地方历史文化的工具书,“长白丛书”的出版,被称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大盛举,以“北有长白,南有岭南”而名闻全国,不仅在东北亚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长白文库》是对“长白丛书”的继承和发展,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常年深耕中华文化历史沃土的新时代共振。

  《长白文库》诞生于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其主编是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毅。他领导的编著者团队将吉林文化、东北文化的精华贯穿,对长白山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做科学阐释,并赋予时代精神,构造出一部大型的东北乡邦文献全景画卷。

  《长白文库》收录了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1911年,有关吉林的历代文献资料,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文献集成。所收著作以清人作品为主,范围包括史书、方志、游记、档案、家谱等。文库计划出版300部,凡6000万言,皆长白文献荟萃,包括标点、校勘、考订、注释、辑佚、汇编、翻译、索引等,图表2000余幅,以精致而富有古意的16开本精装呈现,供文史、考古、民族、民俗、文博工作者学习、研究之用。

  曾经,位于长白山脚的吉林地区在一些时期内被误解为游离于核心文化圈之外,但散见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以及现代大量的考古发现却证实在这里也曾拥有灿烂的地域文化,这套书能够让我们了解这篇肥沃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壮丽篇章,该书对促进关东文化、东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深远影响。

  《长白文库》以生动而严谨的论述形式,客观地阐述了各历史时期中朝、中韩、中日关系史和彼此友好发展的认知和记录,对于促进和提升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对外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研究和确立吉林省作为东北地区一员的文化传承,我国在整个东北亚的历史沿革考据和战略地位都提供了重要历史依据。由于《长白文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史料价值,不仅为长白山文化、东北文化以至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战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也是读者了解吉林、了解东北历史文化的金钥匙,是专家、学者研究东北历史文化、长白山文化的重要文献。该书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

  讲好长白山故事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长白山历史文化是中国古籍整理工作的吉林贡献,为我国在世界文化之林的激荡中站稳脚跟提供了坚实根基,希望丛书的出版,能够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吉林出版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