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新编中国药材学》顺利出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肖培根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中药材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挖掘利用好中药材资源,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
中药材来源于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其中部分来源于野生资源,多数常用药材则已实现人工培育。中药材基原考证与质量研究、资源调查与可持续利用等,已成为当前药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全国广大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中药材生产者等重视。
为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我国中药材研究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研究员在组织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的相关研究工作,组织全国中药材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近3年编撰了《新编中国药材学》。
《新编中国药材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了中药材资源的调查与区划,中药材的生产与流通、品质评价、开发与利用等内容。各论主要收载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临床比较常用的中药材共计882种,包括植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和矿物类药材,其中大部分已收入《中国药典》或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各药材品种从名称、来源、本草考证、原植物(动物、矿物)、主产地、采收与加工、商品规格、药材鉴别(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质量评价、化学成分、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等方面予以全面介绍,部分品种还记载有栽培(养殖)要点、用药警戒或禁忌、分子生药等内容。该书既体现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成果,又广泛吸纳了全国科研工作者大量的研究成果及作者的科研心得,并收载精美、直观、珍贵的原植物(动物、矿物)照片、药材(饮片)照片、组织和粉末显微照片以及薄层色谱图等。同时,值得提出的是,全书共8卷,除动物药、矿物药两部分合为一卷和总论与东北片区主产植物药材品种合为一卷外,其余按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片区主产植物药材(个别药材在其他片区也出产)原则遴选收载药材品种(东北片区同此原则),各自独立成卷,这既有利于体现全书所收载药材的道地性、区域性和地区习用性的特色,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药材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其谋篇布局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总之,全书充分反映了我国中药材的现代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体例新颖,图文并茂,科学实用,实为一部中药材研究和生产、销售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工具书。相信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开展中药材品质研究与评价、推进中药材学科发展以及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系《新编中国药材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