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图集》
摸清地理国情 服务宏观决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是基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图集》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多源普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利用科学的数据库成图方式,将各类要素展现在大幅面地图上,多尺度直观地展现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理国情与我国自然地貌特征的空间分布联系。图集以其特色鲜明的主题、较高的学术出版价值和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一部优秀的地图作品,除了主编方的创作,更凝聚着地图出版人的智慧和汗水。
策划是核心。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要求花3年时间查清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地理之学,非图不明。若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策划编制出版一本专题图集,则这本地图集不仅是这次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直接成果,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相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参考,为社会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学术参考和基础工作图件,同时也是公众了解国情的权威工具书。
普查工作刚开始,我们就及时跟进,学习相关普查技术文档资料,了解普查试点区域工作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因地理国情普查在我国是首次开展,此类图件产品设计与表达的系统化研究尚属空白,地图内容选取与指标构建、海量空间数据处理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围绕图集定位,我们设计全国图组、省区图组和重点区域图组3个空间尺度,以“What-Why-How”知识构架设计相关地图主题,反映我国的地理国情状况;区别于以往单一的现状分布图,我们还特别引进了地理计算,通过格网计算及地图分析表达,精准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多个尺度的样图编制试验,确定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以及成品形态。最终确定图集成品尺寸为四开,其中主图展开页为对开幅面。
高质量的编辑加工是关键。地图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有力工具;但地图还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为从书稿源头上减少错误的产生,用于图集编稿的相关参数和地理底图统一由我们编校完成后提供。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编辑加工队伍,根据各工序特点配备人员。根据图集内容特点,制定出版原图制作与编校工艺流程,编写出版原图制作和编校规范,分图幅、分要素拟定编校细则,并通过试点图幅编校进一步完善。极具针对性的编校措施保证了图集的内容编校质量。
高效的生产组织是保障。这本地图集从开始编稿到出版原图完成,先后有7家单位50余人参与,工序繁多,且涉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平面设计、出版、印刷等多个专业,生产组织难度很大。组建图集编委会,负责图集编制出版的组织协调工作。设立地图集编辑部,负责图集总体方案设计,并制定编辑规范、工艺流程、图式图例标准和各项技术规定;负责基础地理底图设计制作和最终出版原图的编制,解决编辑设计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地图集编辑部下设多个工作组(设计组、制图组、编校组、质检组以及印制组等),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图集编制过程中,还专门组织了前期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中期的进度汇报及质量检查以及后期的成果专家审定会,确保图集内容的科学性。强有力的生产组织和精细化的分工协作保证了图集的编制质量。
装帧设计给图集锦上添花。地图是一项图形表达艺术,优秀的地图作品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图集编制过程中,邀请专业设计师加盟,采用岛状地图为中心的开放式版面设计,并对地图符号、色彩和信息图表进行了配套设计,使地图集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采用书脊包布装帧形式,也增强了大开本地图集的耐用性。
有效宣传是放大器。鉴于图集内容的专业性,我们先后在专业报刊上发布图集出版信息,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同时,我们将编制过程中形成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申报成为行业规范,总结提炼的《地理国情产品设计与编制关键技术成果》,不仅丰富了专题地图设计编绘的理论与实践,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还申报了测绘科技进步奖;并支撑了全国31省(区、市)地理国情图的规模化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广泛应用是目的。地图集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方面,地图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重点关注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交通网络规划等提供了决策依据。在助力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地图集对自然资源系统掌握地表自然资源格局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服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地图集则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等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地图集还在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主体功能区建设、绿色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