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名物研究的集大成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潘牧天
名物考证是训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秦名物因去今已久,殊难考定,堪称绝学。《考工记》是我国现存首部记载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记录了大量先秦名物,在中国科技史上地位卓著。汪少华教授积廿余载之功,在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的基础上,撰成《〈考工记〉名物汇证》,是《考工记》名物研究的集大成者。
《〈考工记〉名物汇证》分车舆、玉器、冶铸、兵器、纺织染色、乐器、宫室沟洫、饮器陶器、农具、度量衡10类79小类,对《周礼》之《考工记》所载名物逐一做出汇证与解释。每条名物下首引《考工记》原文、郑玄注与孙诒让疏,继而梳理、汇集考古和科技史学者诸家释证,兼有著者的考证。
综览全书,著者以《考工记》系统化、规范化、级差化的名物记载为纲领,将零散、具体的出土实物各归其类,实现传世文献记载与考古文物的互证,厘定以往研究中的分歧、争议与疑难。不仅以传统训诂学的方法做出精详的名义考订,且参证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上百种专业论著,辅以出土文物实物图片与拓片,配有大量平面图、剖面图、示意图、分析图及表格,总合诸家之说以定名物之训诂,以现代科学的研究重新审视古人的名物记载,如今人使用现代数学的计算方法以求得各类器物的确切长度、曲度、角度、容量等,又如金属材料配比、温度测算方式、声波传播原理等,所涉物理、化学等相关研究之精密使人叹服。
全书资料极为宏富,每项名物下全面汇集前人研究成果,考释中征引经、史、百家之说外,广取金石、简帛文字乃至汉画像石等图像文献,列举新石器时代至汉朝各类出土文物数百件,参考各类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科技史研究著作近千种,其中不同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即有上百种,为当今《考工记》名物相关资料最完整、最系统的汇集,全面反映了我国上古科技文明的真实面貌。
因此,此书兼古籍整理、资料汇编与训诂研究3种功能于一体,“不仅旧籍文本做到精密无讹”,而且“将文献记载名物与出土实物作充分比读,可以说是传统旧学今后的操作方向”(陈尚君《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中华读书报》2020年12月3日)。
著者致力为《考工记》名物做出实物印证,实践王国维先生“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试图推动训诂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科技史的学科交融和创新,非惟于《考工记》名物考订达到新的高度,且对上古科技成就与物质文明作系统考察,更为传统古籍整理与研究提供了新范式。诚可谓执此一卷,庶几先秦之主要名物可一览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