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工记》名物研究做历史性汇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汪少华
上世纪90年代初,曾承担完成罗宗阳教授所著《周礼直解》的《考工记》部分,从此钦佩孙诒让《周礼正义》的博大精深、胜义纷呈。1993年发表在《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一辑的论文《古乘车尚左成因考》,就是受到《周礼正义》的滋养而成。研究生专业是训诂学,受导师许嘉璐先生影响,试图以名物线索贯通训诂、考古和科技史,使训诂学获得较广的应用领域;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吸收考古研究成果解决车舆名物训诂疑难,从训诂角度订正车舆马具定名讹误。点校完成许嘉璐主编《孙诒让全集》之《周礼正义》(中华书局2015年),对《考工记》孙诒让正义的点校也更为准确。
《周礼正义》出版以来的一个世纪尤其是近数十年,与《考工记》相关的考古研究成果相当可观,科技史学者从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对《考工记》所做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于是从2011年起,致力于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在《周礼正义》基础上为《考工记》名物研究做一次集大成的汇证。通过具有代表性、富有考古参考价值的科技文献《考工记》的名物汇证,促进训诂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科技史的学科交融和创新,为名物训诂提供借鉴的翔实资料。便于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学者不同背景、多种层次不同需求的阅读参考需要,尤其是对《考工记》有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对名物研究有兴趣的训诂学者。闻人军喜读《〈考工记〉名物汇证》指出:“此书对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科技史的青年学子应该更为有用。凡是诸家颇有争议、观点分歧之点,很可能正是你们未来大显身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处。即使目前未见争议,也不见得一定正确。即使上了《周礼正义》也不一定就是定论。如《汇证》第707页对《左传・昭公三年》‘陈氏三量皆登一焉’的解释,孙诒让疏推翻了杜预注。如今学术界又否定了孙疏,重新确认杜注为是。”说出了本书的期待。
由于出土实物与文献记载存在较大差异,出土实物具体而零散,而《考工记》所载名物则系统化、规范化或级差化;名物的对比研究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甚至大相径庭,不可避免地造成名物研究的分歧、争议和疑难。因而汇证细大不捐、宁详毋略,包括结论有瑕疵、理据并不充分的。但如同“ ”之形制那样,能够从文献与实物两方面证据确凿地落到实处,确定是非正误的个人考辨实在太少。这是《考工记》名物研究的困难所在,也是本书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