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二十卷)

吉金重宝传递中华智慧

作者:李茜 雷英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1-09-10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物质表现,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反映了商周时期的艺术成就;青铜器铭文为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提供了重要史料,而其成熟的工艺与铸造技术更为世界所瞩目,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先民智慧。青铜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体现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青铜器作为探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实物资料,为多层次展现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

  全集策划背景

  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近百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其中绝大多数都有着较为清楚的出土地点和比较确定的埋藏年代,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最近20年,新发现、大发现不断,一批批精美的青铜器相继出土,资料更新加速。但是由于青铜器的发掘时间先后不一,出土地点分散,所归属的管理单位不同,导致对于青铜器研究的信息分散,难以汇集。虽然目前市面上关于青铜器的书籍很多,但大多只反映某一类别特定区域或某一考古文博单位的局部信息,甚至尚有多数未曾发表,这无论对学术研究还是艺术鉴赏都极为不便。

  20余年前,科学出版社自主策划了“中国出土文物大系”(目前已出版玉器、瓷器及壁画全集),该大型系列图书始终秉持以类成卷、全面普查、精准遴选、分省成册的编纂原则,汇集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标准器物,是对出土文物精华的系统梳理,是考古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现,是公众识悉文物的可靠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典籍。正如青铜器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以下简称《青铜器》)也是“中国出土文物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出版思想延续。

  在以上背景下,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主动策划了《青铜器》,对中国出土青铜器再做一次全面、科学的梳理,既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推进青铜器考古研究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从而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更为接近真实的认识,也是为了承担出版人为中华文化传承应尽的一份责任,将中华历史智慧绵延不断地传递下去。

  十年磨一剑

  这项浩大的出版工程,需要集合全国上百家文博机构,对全国数万件出土青铜器进行摸底。

  首先是专家团队的确定。我们邀请李伯谦先生担任主编,刘绪先生担任副主编,30多位青铜器领域的学术骨干担任顾问,百余位考古研究机构与博物馆的负责人组成编委会,集合了全国上百家文博机构、上千位专业人士,学术团队可谓庞大。

  其次是拟定总体框架和收录原则。要从几十万件青铜器中遴选出20卷精品,谈何容易。为此,我们一遍遍找主编团队商量,一次次召开专家评审会,最终确定收录的基本原则:对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地点明确的典型青铜器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所收青铜器主要来自公立博物馆及文博管理部门的收藏,时代从夏(二里头文化时期)至汉代,包括整个中国青铜时代;突出标准器、艺术品及有重要铭文的青铜器及青铜铸件等。

  再次是收稿工作。因为涉及的单位众多,情况较为复杂,困难重重:有博物馆大修,无法拍照的;有因人事调动,多次更换主编的;有因收藏地分散,资料收集困难的;有因历史原因,收藏单位变动的。除了每周例行的电话催稿,我们还多次出差到收藏地,了解情况,督促交稿;更深入到文物库房,筛选器物。

  一番辛苦,收到的稿件质量却参差不齐。为了保证图书的质量,有些省份又安排了补拍照片、绘制拓片。有时为了搞清楚一件铜器的来源,专家多次下乡调研。为了保证学术质量,专家亲临考古现场,收集最新资料。为了保证内容的严谨,专家多次审稿,反复打磨。丛书副主编刘绪老师,一遍遍来访出版社,将所有的稿件一一审核。丛书主编李伯谦先生,80岁高龄,仍在节假日亲临一线,落实编辑事宜……

  编辑出版环节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加工、校对、排版、调色、制版、印刷,每一项都力争做好。编辑过程中有器物定名不一的,有文物来源不明的,有铭文不清楚的,有拓片不全的,还有图片和文字弄混的,等等,各种情况一一解决。到最后的调色、印刷,也是逐一盯版。

  回首与展望

  现在回想起《青铜器》的十年出版历程,很多场面仍然历历在目,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记得2008年,我们还是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新编辑,得知可以有幸加入《青铜器》项目组时,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但既然要做,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在这十年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我们都互相鼓励、总结得失、明确方向、查缺补漏,为收录一件从未发表的器物而兴奋,为核实一个模糊不清的数据而雀跃。心中万般滋味,却唯独没有想过放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终,《青铜器》这部皇皇巨著呈现在了世人面前,透过这部沉甸甸的青铜文明长卷,一件件吉金重宝为我们打开了认识青铜时代的大门,传递着中华文明永不磨灭的历史智慧。该书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热烈反响,还一举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实属意外之喜,这既是对我们《青铜器》出版工作的信任、肯定与鼓励,也将激励我们汲取奋斗力量,不断踏上新的征程,面向更多新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