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名士风流背后的上下求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3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
李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六朝承汉启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独具魅力的时期。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作为文化名片,成为六朝最为亮眼的标签。名士风流如何形成?士风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在庙堂与山林之间,士人是如何构建起独立的精神世界?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割据,成为名士风流发端的契机。士人是如何在易代之变中处理秩序崩溃与自我志向之间的矛盾?《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一书作者开篇以荀彧之死为切口,揭示出荀彧既与曹操同为汉臣,又为曹操幕僚,在无法同心同德的前提下,荀彧作为汉臣与谋士两种身份的内在取舍,直到匡扶汉室理想的破灭,最终身死,是为守节。自此,士人开始了一场精神革命,寻求摆脱思想困境的出路。这也为后来士人冲破儒家经学,寻求与老庄合作埋下了伏笔,同时这种精神也成为六朝门阀士族存在的价值根据。思想与政治的双向塑造与互相制约这条线索贯穿全书,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六朝思想与政治间的互动关系。
继庙堂与山林这一名士背后的政治空间的论述之后,作者将目光转向对士阶层的风气与思想的解读,这不仅是由外在转向内在,同时也是由历史转向哲学。
可以说,六朝是人的觉醒时期。个体的自觉解放了士的个性,他们突破儒家礼法,求自然、求自由、求自我。所谓真名士自风流,这种反传统的士风,一时成为风气之先。作者以阮籍、嵇康为切入点,辨析了阮、嵇思想的异同。阮籍“万物齐一”的思想虽然挑战了政治秩序,为统治者所不容,但在士林却备受推崇,并形成一套行为模式。后世士人为揽清誉而故作高论,但其实质是由务实向虚浮、由匡世转避世。假名士造作近于伪,这也为士人如何发展成仅习得皮毛的“纵恣”做了解释,推及政治,也为由玄学产生的为官不恪尽职守做了铺垫。
思想上玄学之风的盛行吹向政治,借此,行文顺势又从哲学转回历史。士林舆论左右了选官体制,最终九品中正制沦为门阀士族强化自我的工具,这也直接成为士族与皇权博弈的开始。从“王与马,共天下”到刘裕对士族的成功分化,让士族认识到高门不再是保存家业的凭资,从而寻求与皇权的积极合作。“主运独威”的孝武帝则直接打破与士族形成的政治默契,在对士族的规训中摆脱了士林舆论对皇权的束缚。
名士、思想与政治在互相交织中形成的士风,在300年的激烈交锋后终于有了答案:“尽管玄学在政治上的实践不太成功,其政治构想也在隋唐以后被官方排除,但它在个人精神领域是成功的,尊重个体性情,开拓内在精神空间,培养了独立人格。这便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世最有价值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