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印制技术推动古籍保存与传承

作者:陈先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3

  “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仿真萃编”

  陈先行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们真正刻意对古籍版本进行仿真复制并形成风气,始于明代中叶。那时唐五代以前的写本几乎绝迹,业已成为研究两宋以前历史文化主要文献来源的宋刻本也日趋稀见,苏州地区的文人率先将宋本与古代书法名画等量齐观,从而掀起一波争相收藏宋本的热潮。而在宋本不可多得的情况下,苏州地区寻即又出现了藏书家抄本争奇斗艳的局面,并创造了影宋抄本与仿宋刻本,同宋本收藏热一样,迅速向周围地区散发传播,直至影响全国。

  最耀人眼目的是,在文物观念主导下,明抄本中开出了一枝奇葩,那就是影宋抄本。可谓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所能够做到的最有质量的仿真复制,故有“下真迹一等”之美誉。毫无疑问,影宋抄本又较一般明抄本更为世人所重,因为它从形制到内容,几乎绵延了宋本的一线之传,其价值堪与宋本同观。

  如果说影宋抄本犹如宋本的化身,那么明代中叶苏州地区开创的仿宋刻本,则与影宋抄本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仿宋刻本,亦力求从形式到内容保持宋版原貌,诸如版式、字体、避讳、刊记等,都依照原本,其刊刻精美者几可乱真。

  明代中期宋本收藏热的出现,影宋抄本、仿宋刻本的发明,对当时及后来的学术发展、古籍收藏与传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意义深远。窃以为,正是这种对书籍产生颠覆性认识的文物观,导致了版本学的创立。版本学的主要特征与功用是鉴定版本。当坊间利用仿宋刻本制造假宋本泛滥时,人们便开始研究如何鉴定宋本。可以说,版本学是从鉴定宋本发端的。

  伴随着书籍文物观的形成,人们对善本的认定也发生了变化,即善本由原来单一重在校勘价值、属于校勘学范畴的名词,嬗变为主要强调“物以稀为贵”的文物价值、属于版本学的专门名词。从此以后,藏书家的收藏之道,纷纷以网罗珍稀善本为主旨。迨至清代《天禄琳琅书目》的发布,更是表明了官方的态度与导向,对善本的收藏保护与版本学的发展推波助澜,遂使迄今为止的公私善本书目无一不以文物性为前提与特点。

  也就是自明代中叶起,古籍的传播,开始沿着两条路径发展:一是承袭旧时仅注重抄写翻印整理文本的传统;另一则强调保存原本面貌,力求从形式到内容的仿真。虽然前者具有“断是非”的学术意义,并经常有人为此声张鼓吹,但平心而论,就文献原生性的传承而言,后者相对客观可靠,对古籍保护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广受整理、研究古籍者的青睐,因而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随着西方影印术的传入,古籍版本仿真之法亦与时俱进。显然,有识之士已敏锐地看到,唯有采用影印手段,方能避免影宋抄本、仿宋刻本存在的不足,完整准确地反映原本面貌。

  今在有关各方通力合作之下,“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仿真萃编”行将陆续出版。有鉴于上述得失,该编以信今传后为宗旨,一依原本面貌,选择桑皮纸等优质纸张,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精心印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级仿真古籍善本,为保存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