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刊

奏响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乐章

作者:邹菲 朱文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9


  近些天来,在编辑制作特刊版面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深情对话。日历一页页翻过,上面跳动的红色数字离9月3日越来越近,每名版面编辑的心也随之翻涌,带着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情感,用匠心和巧思打磨每一期特刊。

  《解放军报》第二阶段特刊宣传从8月18日开始,每周推出2期。与第一阶段着重呈现抗战历史画卷的主题相比,第二阶段更加侧重抗战精神的传承发扬,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风采风貌。

  如何让历史与现实产生共鸣?反复查阅史料过程中,我们感到,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往记录,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此,在特刊连版栏目设计上,我们设置了《强军足迹》《战史回眸》《观往知来》等固定栏目,各版面还根据自身主题延伸设置了《图话征程》《历史回声》《重温红色家书》《读图看抗战》等自选栏目,以文字、图片、图表、日历、对话等形式,全方位呈现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薪火传承,让烽火岁月与和平年代的回响有机交织融合。


  历史回响:抗战记忆的深度挖掘


  在收集整理历史资料时,一张红军战士身姿笔挺、昂首吹奏军号的老照片,穿越历史时光,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深打动了特刊编辑。一番钩沉索引,编辑挖掘出这张照片背后深刻的意蕴:军号代表号令,红军战士一路攻坚克难、取得胜利,不正是因为有听令景从的纪律性和钢铁般的过硬作风?然而,这些思考如何借助图片意象传递出来?考虑再三,我们决定采用“看图说话”方式,将图片、言论和综述有机结合起来,用夹叙夹议的语言、发散性的思维,从一把军号说开去,很自然地将人民军队一路走来星火燎原、屡胜强敌、守护人民的光辉历史串联起来。

  于是便有了8月18日特刊连版首个“图话征程”专栏稿件《军号,从哪里吹响》,在不断唤醒读者抗战记忆的过程中,展现出新时代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风貌。


  现实映照:英雄血脉的时代传承


  9月3日的特刊连版《战旗猎猎使命生辉》,选取了4个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荣誉战旗单位——“白刃格斗英雄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群众工作模范团”……这几面印刻着浴血荣光的斑驳战旗,恰与当天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战旗方队交相辉映,在胜利日营造出一种战鼓催征、军旗漫卷映山河之的恢宏气势。

  在4篇稿件的编辑思路上,我们跳出从宏观、集体层面讲历史的常规模式,从微观个体出发,通过战士成长摘奖牌、干部带头当先锋、续写军民鱼水情等故事讲述,从不同侧面展现4个荣誉战旗部队的光荣传统对官兵成长进步的激励感召和引领作用。在故事的呈现上,灵活穿插先辈浴血奋战史实,让战斗场景如电影画面般徐徐展开,通过对红色血脉的溯源,将历史与现实巧妙融合,描绘出新时代官兵为如期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而奋斗拼搏的足迹。


  使命延续:抗战精神映照使命荣光


  第二阶段的特刊宣传注重运用鲜活可感、触动灵魂的历史材料,让读者带着崇敬走进革命先辈的世界。8月21日特刊连版栏目《致敬·重温红色家书》,节选了6位抗战烈士的家书。寥寥几十字,既饱含了浓浓亲情,又写满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之情、革命之志。每篇家书后,都附有来自全军各部队官兵的“致敬心语”,如同与先烈们的隔空对话,让读者感受到抗战精神传承的“接力棒”始终在新时代官兵手中紧握,进一步呈现抗战精神穿越历史、照亮未来的现实意义。

  版式设计上,我们延续了第一阶段的整体风格,又根据每个版面的不同主题进行了大胆创新——8月25日特刊连版设计制作了《读图看抗战》统计图表,变单纯的文字叙事为一目了然的鲜活数据;8月21日特刊连版选取了“田家会英雄连”的历史资料图和该连官兵的近期风采照,通过今昔对比,给读者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随着特刊采制临近收官,我们深切地感到,无论形式再多样、亮点再纷呈,都难以尽诉伟大抗战精神的全部意义,我们唯愿这一个个版面如一束束光,照亮读者对历史的认知,也映照出新时代军人肩上的使命荣光。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和平,更是先烈们用生命托举的未来”。

  (作者邹菲系解放军报社政工编辑室编辑,朱文裕系政工编辑室助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