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作品,了不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3
陈祖嘉在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中采访。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从舞龙嘘花闹元宵到姊妹节再到“村BA”,在我的印象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一直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这次走进没有举办活动的台江县,一切都很安静,仔细观察,却又能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
台江县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清水江是贵州第二大江,属长江支流沅江上游河段,以水清纯而闻名,流经贵州黔东南州全境,两岸居住着苗族、侗族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在岁月长河中,在两岸创造了苗绣、侗族大歌、蜡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沿着清水江,深秋的风穿过群山,温柔地抚摸着台江县每一寸土地,大街小巷的人们认真地生活,穿城而过的清水江支流翁你河河面铺满了阳光,“蝴蝶妈妈”的故事还在流传。跟着导航穿过横跨河岸的风雨桥,就到了台江姊妹街,街道里是随处可见的苗绣绣坊。台江全县人口16万,苗族占98%,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苗绣在这里被赋予了更多可能。
街道尽头的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里,这次采访的主人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传英正在和绣娘们一起赶制一批订单。
听到我们介绍本次采访的主题是苗绣和苗绣的传承,石传英拿出了不同绣法的绣片,介绍着不同的绣法:平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皱绣……以及那些在苗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图腾,如蝴蝶纹、鸟纹、鱼纹、花和植物等。
石传英向我们讲述着她学习、传承苗绣的过程,在说到自己苗绣作品走向国际、走进国际时装周时,她哽咽了。出乎意料的泪水,让我们不禁询问,已经过去几个月为什么提起还是这么感动,“他们都说我了不得,在大山这边小小的工作室里,能和世界著名品牌合作”。
从杨仰九到石传英,她们带着苗绣朝外走,走了几十年,走过泥泞的山间小路,走到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我做到了她们没做到的”,石传英从小不仅学习苗绣,也学习绘画、剪纸,“妈妈她们都要找别人画样板,我就要都学会,不靠别人。”
“好强”是石传英能带着苗绣走远的原因之一,她努力做到别人可以做到的,慢慢地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
石传英拿出手机,一张张地打开、放大图片,给我们看突破重重困难完成的成品,石传英说自己从来没想过苗绣能如此呈现。
问起石传英最珍惜的苗绣作品,她带我们走到博物馆二楼,里面都是她珍藏的苗绣作品。她从柜子里拿出了13岁时为自己绣制的第一件衣服以及奶奶留下来的一件苗绣衣服,“很多人想买这几件衣服,我都不卖。”
看到这几件衣服的时候,苗绣所承载的苗族记忆奔涌而来,把我们带到时空之门凝望着这些精美绣品。我们明白了她一定要留下这几件衣服的原因,奶奶留下的那件衣服上的苗绣虽历经百年,但光彩依旧,是她和奶奶之间的联结;自己绣制的第一件衣服的一针一线里都是那时的她对苗绣、对苗族历史的理解,对她来说,那是初心、是起点。
苗绣是苗族女性对自然、祖先历史的理解与传承,也是连接苗族人的纽带。多年以后,我们再拿起那几件石传英珍藏的苗绣服装,除了岁月的回响,更会想起山间的梦想,群山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