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心系医古文教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3
《段逸山解读医古文》
段逸山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自20世纪80年代起,医古文的读本接踵问世,为什么还要凑这个热闹?因为几乎所有文本主要都是注释或者再加上今译,而未见有重在解读的作品。医古文解读果真如此重要吗?答案自然肯定无疑。
阅读古代医学文章,把握字、词、句面的含义,是必须的,但这只是个前提、是个基础,更要深而求之、旁而推之,领悟联想字下句外的含义,提炼文句的要点,剖解文章的层次,把握篇章的旨意,亦即体会作者用字、遣词、造句,乃至析章谋篇的用意所在。
医古文须强调解读,还别有一番意蕴。作为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今后大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了提高学术水平,他们需要阅读古代医书。这种阅读,当然少不了对文字、词汇意义的准确理解,但是不能局限于此、固步于此,不能把疏通字词意义的过程当作学习的目的,而应当落脚到对句子、段落、篇章的意义深层次的理解上,以便从中吸取学术精华,或获得启迪借鉴。从这个方面来说,领悟文句的意义、把握篇章的要旨,洵属中医院校开设医古文课程的终极目的。
那么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就我所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来看,同仁热爱并娴熟于讲台生涯,在教学改革上每多创新举措,开设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挂上“医古文国家精品课程”的匾额,并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虽然如此,也并非了无瑕疵,主要表现在过多地耗时于解字释词,而对于解读的宗旨,或时有所忽略,依然存在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空间。这也是笔者孜孜撰写此书的原因之一。
医古文教材通常大致分为涉医文章与基础知识两部分。如前所述,文选部分宜于字词训释的基石上,注重意义之领悟、要旨之把握,基础部分可在熟稔要论例释的根柢上,着力论述之拓宽、剖析之深切。职此之故,医古文的文选与基础自有其深耕细作之必要。笔者2010年出版的《段逸山举要医古文》一书即为拓宽、深化医古文基础知识而设,今所撰《解读》即为品赏、涵泳医古文佳什而作。
我从事医古文教学几近一个甲子,诸多教案或散见于纸箧,或旁注于教材,或存放于电脑,乃至储记于头颅,取用甚是不便,素有系统整理之想。虽然思萦往复,每有自出胸臆者,积案盈尺,多存爬梳剔抉者,但是选或失当,校或走眼,注或欠安,析或逊透,权供医古文同仁、中医文献学者乃至爱好者一哂。当今新人辈出,后浪奔腾,知罪当否,称是摘非,皆属助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