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儿郎:从鄂豫皖到陕甘边》

填补历史空白,展现革命英雄风采

作者:熊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25

  在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献记载中,对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的描述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对红二十五军的叙述则显得较为有限。因此,尹霞所著的《三千儿郎:从鄂豫皖到陕甘边》(河南文艺出版社)在文学层面填补了这一空白。

  第一,本书是红色题材书写的佼佼者。近年来,红色题材写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且日益精细化。红二十五军作为历史上一支英勇的部队,过去在宣传上确实相对不足。例如,吴焕先同志曾在程子华和徐海东同志负伤之际,一人身兼政委、军长、副军长之职,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遗憾的是,现今人们对吴焕先的记忆并不深刻。倘若吴焕先能够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荣光,他很可能位列大将,其名字也将更为人们所熟知。

  第二,本书深刻描绘了红二十五军的革命精神。这支英勇的部队,人数仅有三千,受到敌人强大的兵力与先进的装备的围攻,但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突破重围,令敌人束手无策。更为不易的是,在缺乏通讯设备的条件下,红二十五军与中央失去了联系,然而他们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坚定信念,并在长征途中成功开辟了新的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当他们抵达陕北时,人数竟然有所增长。在与中央红军会师时,红二十五军的整齐枪支与严明纪律给中央红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整齐划一地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歌声嘹亮,步伐坚定,充分展现了严明的组织纪律与高昂的革命斗志。

  第三,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在作品中,主要人物伴随着战事的跌宕起伏,时而隐现于叙述之中,然而每个人物形象皆被精心雕琢,显得丰满而立体。除了吴焕先之外,徐海东与程子华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尤为鲜明。徐海东以其卓越的指挥作战能力而著称,被誉为“徐老虎”,他性格急躁且脾气火爆。尽管比吴焕先年长7岁,但在关键时刻,徐海东能够放下身段,虚心听取吴焕先的建议,展现出其灵活变通的一面。当程子华加入队伍后,徐海东更是主动让出军长一职,表现出其无私的品质和对于革命的纯粹追求。程子华同样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即使在战斗中双手受伤无法活动,他依然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第四,本书行文凝练,不肆意渲染,亦不滥施笔墨,文字表述清晰扼要,读来流畅舒适,且极具信赖感。以书中描绘徐海东与周少兰二人的爱情为例,周少兰身为护士,于徐海东负伤之际,帮他吸痰,二人情感由此悄然萌发。若换作浅薄之笔,或会对他们情感生发的过程进行详尽铺陈,然而本书作者却未采取此道,仅以一句“说来也怪,爱发火的徐海东,在这个瘦弱的小姑娘面前,渐渐变得没了一点儿脾气”便将二人情感的转变描绘得入木三分。作者恪守史实,不无据妄言,这点尤为值得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