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权威之作,诠释薯韵悠长,服务“三农”新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6-19
甘薯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1593年由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超高产、超凡适应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等特点,一经引入,迅速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古农书曾以“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谷味甘而宜人,薯味甘而宜寿”描述这一特色作物的高产和保健功能,它曾在历史上对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起到过重要作用。在当今全球粮食安全备受瞩目的情境下,甘薯产业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
我的故乡福建龙岩是世界著名的甘薯(地瓜)之乡。童年时,甘薯伴随着我度过了饥荒;少年时,甘薯伴随着我走过了求学之路。由此,我对甘薯情有独钟,也一直关注我国甘薯学术研究和甘薯产业的发展。
马代夫同志是我国甘薯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我俩相识已久,虽然从事不同作物的研究,也会经常在一起交流沟通,他多次邀请我参加甘薯界的相关活动,我也鼓励他领衔编著一本关于甘薯学科和产业方面的著作,以此推动我国甘薯科研和甘薯产业的发展。后来我欣喜地看到,由马代夫同志领衔,国内甘薯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编著了《中国甘薯》一书,于2021年3月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不久,马代夫同志即赠予我。拿到这本装帧精美的书籍,我非常认真地进行研读,对该书的内容赞叹不已。全书共分为35章,洋洋洒洒135万字,辅以数十幅精美的寓意深刻的彩色图片,系统梳理了我国甘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历程,并从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生物技术应用、病虫害防治到产业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详尽地展示了甘薯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科研成果和栽培技术,真正做到了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可谓是对甘薯这一学科和产业全面解读的权威之作。我一直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推崇论文写在大地,学科和产业共同发展的想法,在《中国甘薯》一书中得以实践。
《中国甘薯》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国内在甘薯学科和产业综合性专著方面的空白,彰显了我国甘薯学科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也为甘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它深刻地诠释了甘薯这一古老作物的悠长韵味,同时也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甘薯产业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随着该书的重印发行,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甘薯的价值和潜力,为甘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该书也将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在甘薯理论研究与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参考,共同助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