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学史》

匠心独具而智能创新

作者:张立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25

  朱熹生在福建,长在福建,在福建创办书院,讲学授徒,代有传人,形成福建理学。高令印先生研究朱子学有年,累年研究福建理学史,故有《福建理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之作面世。本书具有纵贯性、横摄性、系统性、全面性、独创性的特点。

  纵贯性。从唐五代、北宋、南宋前期、南宋后期、元代、明代前期、明代后期、清代初期、清代中期直到清代后期和民国初期,福建理学共分10个发展阶段。从朱熹之前的闽中理学的欧阳詹、林蕴到近代辜鸿铭,福建理学家的生平著述、理学思想各层面都详为诠释。既有福建理学历史发展的纵贯,又有人物本身思想发展的纵贯,体现了历史性,使福建理学历史发展的路径、线索、条理非常清晰,理学思想的产生、发展、集大成以至尽精微,逐渐明朗呈现。

  横摄性。纵横相应,交感联通。既有纵贯,必有横摄,学术著作才显致广大而充实。既然理学是道学与心学的合称,则程颢、程颐与朱熹的理学(《宋史》立“道学传”)亦称道学,与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合。故《福建理学史》横摄心学学者,以至包括佛儒学家怀海、慧海、希运等思想,乃至王慎中、李贽等的思想。宋明理学或分程朱理体论、陆王心体论为二系说;或分三系说,即加张(载)王(夫之)气体论;或分四系说,即再加胡(宏)刘(宗周)性体论等。各说其是,是其所是。这种多元疏理,对学术研究的深入有益,对钩深致远有利。

  系统性。一般说来,系统是指在规则的互相作用或互相依存中连接起来的那些对象所构成的一个聚集体网络,由人工智能而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有组织的整体集合体。《福建理学史》就是由诸多互相依赖、渗透、吸收、作用的理学家、心学家构成起来的网络。系统网络具有整体性,所有理学家、心学家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理念或目标,而构成福建理学整体性网络。若不顾系统网络的整体性而造成破缺,则无法说是完整的《福建理学史》。从该书分成10个阶段以观,已圆满了系统网络的整体性。

  全面性。全面不是不分主次、轻重、源流、大小,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福建理学史》紧紧抓住朱熹这个集大成的大家详为论述,或经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学,或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自然科学,或文学、美学、历史学,都加以仔细深入诠释,对朱熹弟子的理学思想亦予以详论。这是福建理学的重头戏,得以鲜活呈现。从福建理学发展兴盛的人文语境、农商和手工业的繁荣、科技的进步、文教的兴盛、人才的聚集,到各个时期理学名家的辈出,全面铸成福建理学璀璨的画卷,在中国理学史上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价值和意义。

  独创性。独有独特、特异之义。《吕氏春秋·制乐》说:“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独者,与同类不同,有其独有的特色。创是指前所未有,即发前人所未发,语前人所未语,是一种新观点、新诠释、新方法。近现代以降,有关宋明理学的著作甚多,如夏君虞的《宋学概要》、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冯友兰的《新理学》等。改革开放以后,有关宋明理学的学术著作不可胜计。虽有以地域性为主的理学专著,但当均无《福建理学史》这样的规模。在其他理学著作中,诸多人物的理学思想未曾见述,诸多问题没被涉及,而《福建理学史》特为论析,故谓其具有独特性。

  《福建理学史》的纵贯性、横摄性、系统性、全面性、独创性,使其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的出版,将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