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追求精确的隐形冠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3-07-03

创新往往比追赶的难度要高,在于创新要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而追赶则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在《超越追赶:中国创新之路》中,吴晓波教授对从追赶到超越追赶中的“二次创新”过程及动态升级的模式进行了深度阐述。蔡昉教授在《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中,也说明了人口转入负增长之后,经济发展阶段必然转向另一种格局。创新、超越,以此全面形成高质量发展,或许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质量发展的选择》一书中,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王东京也从18个热点议题出发,结合大量的经典案例,探讨了国家和企业如何提高发展质量。
在《超越追赶:中国创新之路》中,吴晓波教授论述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在价值网络中获得“后发优势”的新机制,特别是对技术范式转变期的“机会窗口”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抓住“机会窗口”是实现超越追赶的关键,而相应的创新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均需改变以往排斥“不确定性”的管理逻辑。在他看来,以华为、吉利、海康威视、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管理实践和实现超越追赶的结果,不断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超越追赶的大国之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德国制造”代表极高的技术含量。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中,讲述了支撑“德国制造”的“隐形冠军”企业。它们生存时间都在30年以上,在一个狭窄的市场内精耕细作,在行业内享有盛誉,但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知,直到成就全球行业内的“独尊地位”。在发展模式上,这类企业扩张得很慢但很稳健,讲究价值驱动而非盲目扩张,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追求匠人精神的代表。
记者出身的畅销书作家西蒙·温切斯特在《追求精确》一书中,讲述了精密制造如何改变世界的过程。在他看来,完美从时间中诞生,现代世界从精确中涌现,今日火热的智能制造便是由我们对精确的不断追求所构建起来的。公差一步步缩小,从0.1到超越精确的极限,是开放与封闭、创新与停滞的竞跑,也是企业与企业在管理文化上的较量。追求极致精确、极致精益,不仅是一种产品质量观,更是一种关乎企业存亡的哲学观。
互联网行业更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超越好奇》一书中,360创办人周鸿祎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在他看来,好奇心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最大力量,同时也是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发现新的商业机会。然而,仅有好奇是不够的,只有超越好奇,不停地试验与推翻自己深爱的想法,才能不断刷新自己,更好地适应现实。这也就是周鸿祎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经验总结。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火的Open AI研究员、人工智能科学家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合著的《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在Open AI工作期间,他们发明的算法叫作“新奇性搜索”算法,这种算法不预设具体目标,只看是否新奇和有趣。他们认为,只要你每次都选择更新奇和更有趣的方向,你就不会是平凡的。如果你一开始就向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目标会窄化你的探索范围,而求新确保了探索范围宽广。考察科技发展史,好东西从来都不是按照某个目标刻意计划出来的,而是一个接一个自动发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