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的猫》:

在爱中找寻心灵之光

作者:陈妍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2-04-22



  □陈妍宏

  格鲁吉亚坐落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高加索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景色秀美,历史厚重,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中心。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真挚而丰富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古拉姆・奥季沙里亚是当代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曾任格鲁吉亚文化部部长,现任格鲁吉亚总理顾问。《总统的猫》是其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目前已被译成2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总统的猫》(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译本,是“‘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的首推之作。“译库”则由俄罗斯普希金纪念奖章获得者、我国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郑体武教授策划、主编,入选首批“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该中译本收入了古拉姆的两部作品。第一部作品《总统的猫》的主人公米哈伊尔,是一个苏联时期真实存在的官员,也是格鲁吉亚几十载风云变幻的见证者。作者借助跟主人公有过交集的各色人物,通过一个个生活片段,讲述了他一生中的冒险和狂欢,勾勒出一个善良、正直、诚实的光辉形象。在一些文化中,猫有着神秘的力量。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米哈伊尔带了一只猫去看望病重的好友,说它是美国总统肯尼迪赠送的,非常神奇,能治百病。令人惊讶的是,不久好友真的病愈了。主人公用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燃起了生的希望,不可谓不智慧。书中同时描绘了格鲁吉亚的美景、美食、美酒。小说行文幽默,文笔诙谐,字里行间让人对神秘的格鲁吉亚心生向往。

  不同于上一部的诙谐幽默和轻松愉快,第二部作品《回到苏呼米》直击1992―1993年的“格阿冲突”――高加索地区最激烈的族际冲突之一。该冲突发展成一场持续了14个月的大规模战争,主人公米哈伊尔亲历了这场战争,却没能熬过去,最终在悲愤、痛心和无奈中离去。作者古拉姆本人就出生在阿布哈兹的苏呼米,正是这场灾难的见证者。他目睹了战争将城市的和平炸得灰飞烟灭,难民走上逃亡之路。《回到苏呼米》一方面讲述了作者本人对残酷战争的谴责,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其对和平的渴望。正如作者所说,希望在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日子,坐着飞机回到魂牵梦萦、充满和平与安宁的苏呼米。

  虽然中译本中的两部作品风格迥异,基调对比强烈,但都涉及同一主题,于作者而言,是无比亲近又无限痛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善良、同情和爱的光辉。即使亲历战争,历经磨难,古拉姆仍在努力找寻人的心灵之光,就像小说主人公米哈伊尔那样,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相信一切神奇的力量。他始终坚信古老的格鲁吉亚智慧:“爱能修复并重建那些被仇恨和战争毁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