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充满童趣

作者:冬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4-23

  □冬雪

  科普作家、儿童教育专家唐安兴把平面景物还原成空间,要“童话与科学结合”。文中主角们把特定族群的动物、植物,扬长避短地抓出某种讯息,捕“点”成“面”成“新”,既有作品又有产品,完成“耳朵眼儿森林科学童话丛书”(广西教育出版社)。

  美丽的东西总有着迷人的魅力,景、物、人、事、文,皆如是。本套丛书特点是几个形象,统一贯穿。其中,充当“专家、学者、教授”功能的“猫头鹰”的角色绝对没有影射谁,猫头鹰负责解释“科学原理”,虽然小有瑕疵,可也出类拔萃。童话是自然迁徙的产物,何尝不是自然更新的赞歌?“人可以凋零,心不可沧桑”。科学世界,当然需要严谨来支撑,用童话来佐证“科学”,可谓锦上添花。

  文章《戴耳套的小兔》里说“一双小手湿漉漉的,冻得通红。鼻头、耳朵也是红红的,不过聪聪好像一点也不觉得冷”,这样的句子,明显是作家在讲身边事。想想看,小孩子的心都在野外,兴奋、好奇、探索和激动,谁还把注意力放在“冷”上?这样的描写,入木三分,传神到位。“球球一边说一边比画,把手里的蘑菇都扔掉了”,这是《捡星星》里的句子。生活经验穿插文章之内,避免设置障碍,增强阅读美感。

  关于《摘月亮》,画面相连,此起彼伏。文里说“陪着她在温暖舒适的书洞里边吃边聊,听着雨点拍打树叶的声音,早把摘月亮的事儿忘得精光了”,这里典型特点就是“人人心里都有一颗不一样的月亮”,半月、圆月、上弦、下弦等,就连新新的月芽,都有主人。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月亮跟人,你看你看,那亮亮的清清楚楚的光,照在你的手心里,肩膀上,身前身后,你走着,她跟着,那是喜欢你的月亮,心上月。这样的画面感觉非常走心,文字内涵以及“人与物”的情感起伏、理想心思等,被一层暖暖的月辉包裹住,“柳梢头、黄昏后”,可约,可约。

  优秀图书的标准之一,即读者喜欢并记住些什么。无论小读者、大读者,记多记少,各取所需。诚如小孩子玩东西,玩着玩着就有所筛选,写作品也是这样,一篇一篇地生产,最后也得筛选呈出来献给读者,我也是读者。当然,“我”一直在找规律,此时正找“唐安兴童话”的规律,结论无例外,两个字:安神。

  本套丛书里,文章构思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隐藏”。现在,仿佛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着唐安兴的笑意,科学般条理清晰,童话样轮廓迷人。它们分别藏在《彩色的树叶裙》《半个魔法》《兔子和蚯蚓的日记》《长鼻怪和胆小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