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画卷上的红色经典”:

陈履生与红色主题美术研究

作者:朱万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0-01-09

  □朱万章

江西美术出版社

 

  在岁末年初,素有“美术界劳模”之称的陈履生的一份“2019年总结”再次刷屏,亦再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上限。在2019年的365天内,陈履生出版了论著7种,在纸媒发表文章51篇,其经营的“陈履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158篇,举办个人展览3次,策划展览4次,举办讲座23场,出席学术活动44场,参加学术会议26次,国内考察14次,国外考察4次,接受聘任6项,个人美术馆开馆一座,在建美术馆、博物馆3座,全年国内飞行69次,到达26个城市和一个地区,飞行里程98109公里。单就工作量而言,陈履生一个人足可以抵挡上一个中小型美术馆和博物馆。在这些佳绩中,就包括他所编著的“共和国画卷上的红色经典”丛书5种。很显然,5种学术图录虽为皇皇巨著,但相比较一年的劳作来说,仍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与陈履生的近30年交游中,他总是能出人意料地给我们带来惊喜。在2019年国庆前,他编著出版的“共和国画卷上的红色经典”,便是其例。这套丛书共分为脊梁、伟业、建设、军事、农业、领袖六大卷,目前已有前五卷付之剞劂,而“领袖”卷尚在审读中。五卷本图文并茂,以全景式展现美术家眼中的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亦展现20世纪的红色主题美术嬗变与演进史,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眼中的美术发展史。可以说是陈履生之前所编(或著)的《新中国美术图史》《新中国年画宣传画》和《红旗飘飘:20世纪主题绘画创作研究》的扩展版与完整版,是陈履生一以贯之研究新中国美术史成果的集中呈现。

  陈履生曾供职于20世纪美术作品收藏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两个馆在红色主题美术收藏方面具有无与伦比、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陈履生寓目作品既多,又因工作关系,他和大多数作品的创造者或后人都有交游,对作品创作的背景与文化语境都较为熟悉,因而研究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但真正重要的是,陈履生对浩如烟海的红色主题作品有一种天然的学术自觉与敏锐。他能取精用弘,抓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美术节点,提炼出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特质的美术精华。

  需要提及的是,在每一卷的开端,除了均有陈履生洋洋洒洒近万言的总序外,还有针对性较强的专论,对该卷所涉及的美术家和作品均作深入剖析与解读,如在“脊梁”卷中,陈履生撰写《百年中国的脊梁》一文。他从先行者的祭奠、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当代英雄、祖孙四代与父亲、人民和总理等6个方面对“脊梁”展开深入阐释。这对普通读者来说,不啻为金针度人,示人以门径;对专业人士来说,则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其学术价值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