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属于自己的童年故事

作者:李利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6

  童年生活是童年书写的物质与精神来源。紧紧从生活本身出发,回到童年初心与儿童本心的写作,让肖复兴始终处于感情丰沛真诚、思想明净深邃、文字练达生动的写作状态中。“大姐小弟的故事”系列新作《新年的树叶——大姐小弟的故事(二)》(明天出版社),以“姐姐来信”为开篇,以年三十姐姐回家团聚终结,用18章篇幅、18个日常小故事精彩再现一段美好的童年。故事主体内容聚焦“我”与弟弟的趣味往事,在点点滴滴的记忆回眸与绵密的生活细节中写出了童年的情感本质。作家在后记中引用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话:“只有当我们成为大人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懂得童年的全部魅力。”阅读肖复兴的文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将此思想延伸——只有当我们阅读优秀儿童文学文本的时候,我们才可真正领略与洞悉童年的全部奥妙。

  童年是诗,流淌于个体的生命阶段中。肖复兴对大姐小弟故事的刻写,让我们明白每一个童年都有被艺术表达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可能生成自己精彩的童年叙事。童年书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热爱生活,秉持赤子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愿意亲近文字,便是童年写作的制胜法宝。肖复兴的写作状态对儿童读者影响深远,因为他的故事能让孩子们从浅处进,由深里出,了悟生活与文学、文学与自我的深层精神联系。尤其他的叙述语言,能让孩子们明白,文学语言就是从心里说出来的话。能让孩子们读着舒适、感受放松的语言就是好的儿童文学语言,是真正体现儿童本位与儿童文学“文学性”的话语实践。从这一维度上说,肖复兴的作品是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优选读物。

  读《新年的树叶——大姐小弟的故事(二)》让我们明白,童年经历本身即构成生命财富。儿童文学的意义内核正在于其创作者的独特身份,作为成年人的作家以“过来人”的感受对童年作价值判断,有助于引领孩子以豁达的生命观看待人生,既葆有童年天真,又享受面向成长、超越童年的思想体验。肖复兴以年近80岁的人生智慧持续为孩子们写作,让不同代际的小读者、大读者都有机会欣然进入童年场域,在别人的童年故事中感知自己的童年,感悟童真童趣的巨大精神价值,以此悦纳并丰富自我人生体验,这正是优秀儿童文学所显示的独特的人文价值。

  孜孜以求地与童年进行审美对话,始终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向世界经典致敬,持之以恒地作美学探寻以锤炼精进自己的文学功力,肖复兴的创作呈现由此而越来越典型,既形成自我个性鲜明的审美风格,又为儿童文学美学原理研究源源不断提供新样本。“大姐小弟的故事”系列以原生态日常生活为主体内容来源,如何将其生动细腻地写出来,而且还能让小读者读得兴趣盎然,这便是最考验作家艺术功力之所在。肖复兴打破线性情节叙事局限,采用中华美学体系中散点透视的艺术法则,秉承童年过往处处皆风景的审美立场,拉开一幅童年生活长卷。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与儿童日常行为方式毫无二致,走走停停,移动视点,任一角落都有奇趣奥妙,隐藏天地玄机。散点叙事不是简单拼凑,而是形散神不散,它有深层艺术结构在作逻辑支撑。在肖复兴这里,他始终认定掌控的是儿童心理与儿童情感,它是统摄全篇的主轴与灵魂。

  历史进入文学书写,除去保留记忆,更多的价值也许在于反思,从这个意义上看,成人读者更需要读一下肖复兴的“大姐小弟的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