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宏的海上史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16
《大海风》(作家出版社)全书55万字,42章,由赵德发历时两年写成。其厚重有力的叙事风格与小说中主人公邢昭衍等人物的命运交相辉映,让整部小说如史诗般铿锵有力。书中完美再现了马蹄所、青岛、上海和大连等地在20世纪之初的航运史和风土人情。
风从海上来,裹挟着人物命运,在潮起潮落间。从风船到轮船,从实业到期货,那一个个用海上事物命名的名字,仿佛铭文镌刻在史书之上。作者走笔如刀,运筹帷幄,细节雕刻之细,格局外延之大,让整部小说呈现出恢宏庄严的气势,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跃然纸上。作品美学追求宏大崇高,点亮了读者窥向1906—1937年那段历史的灯盏,小说像电影一样将往事一幕幕呈现在读者眼前。
小说里有大量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细节刻画,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作家功课做得足,知识面宽广深厚。赵德发既是优秀作家又是深入生活的人,他写打鱼织网、海上遇险、申请建设灯塔等就好像他本人亲身经历的一样,给读者强烈的在场感。他笔下的景物,细致到红柳和蓬蓬菜、海鸬鹚和潜鸟,这些读者或许没听过没见过的事物,那些山与岛,还有那些运输有布匹、纸张、红糖等物料的大船装卸,就像工笔画一样从容不迫地在笔下缓缓流淌出来。那种全景式的描写与动静结合的叙述,全无精心设计的痕迹。
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小说独特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赋予故事特殊的神秘感。《大海风》里的人物个性鲜明,危机此起彼伏。那些生死离别,就像海风一样不断刮过,牵动着读者心弦。故事中,眼睛失明还能当船老大的望天晌,心怀朴素人生哲学的邢泰稔都深深影响了邢昭衍。邢泰稔从不舍得吃穿,去了一趟青岛观念突然改变,卖船卖地支持邢昭衍买船。邢昭衍广纳东西方文化,结交庄陔兰、卫礼贤、柏道长等,其兼济天下的胸怀与宿家五虎的零和博弈思维以及曲大牙的无恶不作、巧取豪夺形成鲜明对照。他学晚清状元张謇实业救国,有君子风范也有民族血性。明明柏道长说他命里无船,他身为抗倭英雄的后人仍以不服输的精神投身航运,组建船队。不论什么时候,邢昭衍都没有放弃过抗争,最后他为了阻挡日寇毁船,将6艘轮船沉入胶州湾航道,自己雇一条小帆船回家,个人命运的支流汇入时代长河中。
继《缱绻与决绝》《君子梦》《双手合十》《人类世》《经山海》等小说之后,赵德发近年来不断超越自己,依据中外历史背景,穿过人性的芜杂,多角度刻画人物,以大格局、大气魄抵达艺术的真实。他的小说就像一座富矿,越挖越有收获。就《大海风》来说,海风与国运交织,深刻地涤荡着个体的生活和命运。作者自述,构思和写作这部小说时,《渔光曲》时时响在耳边。我们读这部小说时,那首凄婉的歌曲也响在耳边,大海风更是刮在心头,让人心潮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