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逃离“科学风暴”》:
种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5
靓灵 著
谭媛 绘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本书的诞生,始于一个念头,成于无数细节的打磨,终于与无数心灵的相遇。作为《逃离“科学风暴”》的责任编辑,我回顾这本书从初始至今的全过程,百感交集。
这本书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湖北省科学技术馆合作打造的青少年科普读物“玩转科技馆”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小学生瑶瑶和珞珞在科技馆参观时意外穿越时空,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家相遇的奇妙故事。
选题策划之初,我观察到当下青少年科普阅读存在的双重“痛点”:一方面,市场充斥大量引进版科普作品,原创优质内容稀缺;另一方面,许多本土科普作品或流于抽象理论阐述,或陷于碎片化知识堆砌,难以激发青少年读者的持续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做出一本让青少年读者感兴趣且能长期、反复阅读的科普图书,是我主要思考的问题。
我将目光投向了科幻作者。因为我注意到,科幻文学因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引人入胜的故事,对青少年群体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而《三体》等顶尖科幻作品所培育的广泛受众与阅读热情,也为我出版面向青少年的科幻科普读物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与信心。与此同时,非常幸运的是,我遇上了正好回到武汉的作家靓灵。一次活动的契机,让我得以把想法讲述给靓灵。愿意尝试且希望从更多视角展现科学发展的靓灵,当场便给予我积极且正向的回应。我们一起对接湖北省科技馆,最终确认为湖北省科技馆创作一本专属的故事书。
有了原创、本土、科幻的加持,本书还有一大难点,是如何平衡故事趣味性与科学严谨性。于是,我和靓灵共同决定将严谨的科学知识内容与科幻故事的部分分开,即每章的起始部分是科普知识,用一条时间逻辑线串联起科学的发展;中间由漫画导引作为进入正文故事的过渡;最后的即主要部分讲述的是主人公的时空穿越冒险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结构既能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又能确保科学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在故事的创作中,靓灵尽量避免对知识的直接使用,力求将科学思维和方法渗透在故事情节里,最大化地做到让小读者可以沉浸式阅读。当小读者跟随主人公一起置身于历史环境、帮助科学家解决问题时,他们学到的就不再只是一个历史事实,更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家精神。
在图书编校过程中,为了打磨细节,我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调整,不仅文字,插图的审核也需要极度的细心。插图中难以发现的最大问题是“镜像”,会比文字差错更隐蔽、更复杂。经由多环节协作与多次核查,才得以规避了诸多风险。
《逃离“科学风暴”》的诞生离不开多方的精诚合作。湖北省科学技术馆网络科普部部长黄雁翔提供了专业内容支持和丰富场馆资源;靓灵巧妙地将科学知识融入冒险故事;插画师谭媛为文字注入了视觉活力;设计师张馨心使文字和插图得以融汇为一个更好的整体;还有众多专家和教师顾问,尤其要感谢中学高级教师向珺为内容的适读性提出的诸多建议。
这种跨领域合作模式确保了本书既科学准确,又富有故事趣味性,增加视觉阅读体验感的同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作为编辑,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加工文字,更是搭建知识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希望《逃离“科学风暴”》能够陪伴更多的小读者度过奇妙科学之旅,在他们心中种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