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人文地理绘本·大江大河》:
写华夏千秋 绘江河万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5
李鲁平 著
何正礼 绘
湖北美术出版社
“大美中国人文地理绘本”系列用饱含激情的文字叙述与细腻写实的水彩绘画相结合,从江山美、文化美、人民美三个维度来呈现独特的中国之美。《大江大河》是该系列的开篇之作。锁定江河题材时,我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知识的梳理,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要让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江河以绘本为载体,成为连接自然、人文、历史与当下的纽带。
全书的开篇就以一张“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分布图”展开全貌,再分篇择选了七大水系及区域重要河流,自西向东、从北向南,一一罗列。这些水系不仅覆盖了我国主要地理区域,更在历史、文化、生态层面各有侧重,足以撑起“大江大河”的主题厚度。
确定框架后,内容的“融合性”成为我们打磨的重点。如何既能准确传递专业知识,又能让读者触摸到河流背后的温度?如何让七大水系不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能让人感受到“江河万里,皆有故事”的生动存在?书中在介绍长江时,讲到了从沱沱河的涓涓细流到金沙江的骇浪惊涛,从川江上朝天门的货运到扬子江上的“黄金水道”,从荆江的鱼米之乡到浔阳江上的生态湿地。介绍黄河时,讲到了从《黄河大合唱》的精神传承到当代治黄工程的成就,从描绘“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自然景观到着重梳理它作为“母亲河”的文明脉络:从仰韶文化的摇篮到农耕文明的发展。让读者感受每一条河流都是一部流动的中华文明史。
在文字撰写上,书中采用“故事化叙述”“诗意化语言”“知识性归纳”的方式。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文字讲述江河沿岸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和民俗风情,将江河之美与文化之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介绍怒江时,讲述过去人们利用溜索渡江的故事和现在“溜索改桥”后的新景象,一方面通过怒江“过江难”的生存困境,凸显其高山峡谷间地势的险峻;另一方面也展现现代造桥技术的发展带给当地人民生活的变化。同时,还有许多知识点穿插在文中,如鄱阳湖被称为“巨型吞吐性湖泊”的原因、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地理优势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让文字读起来不再乏味,抽象的数字概念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画面的视觉呈现方式对绘本带给读者第一印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江大河》以不透明水彩画为媒介,通过横跨页全景式写实构建起“大场景渲染”的视觉效果。每一幅画面都有精致的细节可以捕捉,如朝天门灯火辉煌的夜景和江面上往来如梭的船只、鄱阳湖湿地上栖息的候鸟、广袤河套平原上的农耕景象。同时,画面中以“高识别度”的景物来强调区域位置,如洞庭湖边的岳阳楼、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等,使得读者在翻阅时更熟悉、更亲切。
如今,《大江大河》终于出版,回望整个编辑历程,历经两年多的打磨,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的成书,每一页内容、每一笔色彩、每一个编校环节都充满挑战,却也满是收获。未来,“大美中国人文地理绘本”系列还将继续探索中华大地的山脉湖泊、地质地貌、巍峨建筑等。以笔为舟,带读者走遍大美中国,感受祖国的江山美、文化美、人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