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历史拼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1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钟声穿越80年风云,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生命记忆始终在文学的长河中相互映照。这个盛夏,邹凡凡携新作《夏归》(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种与历史对话的独特路径,即通过个体命运的微观叙事,让宏大的历史记忆变得可感可触,让遥远的战争岁月与温热的现实生活产生浑然天成的精神联结与互动。阅毕,读者有理由相信:当我们认真打捞历史的星火,它们便会在新时代的天空重新燃起璀璨的光。
《夏归》以儿童视角锚定二战时期的滇缅战场,在华侨机工的日常生活里打捞战火中的情感与抗争,进而叩问中华文化的根脉;从被淡忘的破碎记忆到被悉心连缀的历史真相;从青少年的天真懵懂到思想觉醒的成长之路……小说犹如一座时空的多棱镜,让个人与国家、历史与青春、责任与使命在折射中相遇。
小说以“阿峰的日记”为线索勾连全文,整个故事似一场寻宝游戏。元远与阿辰手持残缺的日记碎片,在槟城的骑楼间、吉隆坡的中文学校里、马六甲的街头巷尾悉心探寻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童年与历史、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过程,隐喻当代少年对历史密码的重译与破解。阿峰、阿莱、大白们的青春,是在战火中淬炼出的超越年龄的成熟,他们面临的生死考验与当代少年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尽管时代背景迥异,但“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的追问,始终是每一代人的成长命题。而元远与阿辰的思考与寻访,触摸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更是一群人、一代人“舍小家为大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丹心,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脊梁,更是“每个平凡生命都值得被铭记”的历史伦理。
跟随元远和阿辰的脚步,一个个陌生又鲜活的身影从历史深处向读者走来。阿峰的日记是血性的,林玉贤的抗争是坚韧的,云朵阿婆的回忆是温情的,平安阿公的沉默是厚重的。这些不同视角的拼接,让故事呈现出丰富的层次,让小说具有绚丽多变的色彩。在邹凡凡笔下,小说人物没有超级英雄的光环,却以朴素的坚守照亮了黑暗的年代。那些在滇缅公路上牺牲的机工,那些在马来西亚用各自的方式支持抗战的民众,他们共同构成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华侨群像”。南侨总会的统筹、机工们的驾驶、武汉合唱团的歌声、新加坡华语剧社的排练……他们的战场或许不同,但本质都是对“正义”与“尊严”的捍卫。他们就像历史长河中的星辰,个体或许微小,并不耀眼,他们的名字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却汇聚成整条星河,在最黑暗的天空,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
《夏归》恰似一座精心搭建的时空廊桥,将个人命运的微光、民族精神的根系与人类文明的长河编织成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完成了一次对“记忆与传承”的深情叩问。书中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南侨机工、华文教师、抗日义士、文化传承人,守护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过去,更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对和平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对文明的珍视。历史从未真正远去,它就在我们的语言里、习俗里、精神里,在每个“记得”的瞬间,完成着向未来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