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高水平教育理论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5
人类文明的演进以先进理论为重要标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新时代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深厚文化根基。
人的本质是教育理论的基本议题,因为认识人本身就是进行教育实践、形成教育观点、建构教育理论、生成教育智慧的根本性前提。与此同时,教育促进文明延续进步,因此教育理论必然建立于关于教育与文化关系问题的研究之上。在此意义上,中国教育理论处理的必然议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甄别与传承创新,是文化作用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教育理论是国家建设的基石。一国之教育理论必须回答国家培养何种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也必然为此而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观点主张、规范法则、路径技术。现代中国教育家众志成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根本目的就是要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战略。
教育理论首先需回应国家政治需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要回应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引发了社会的系统性、整体性、持续性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必然,这是教育理论不能不回应的时代性课题。教育理论还要适应经济形态转型。经济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取向、质量标准、人才规格、实践关系、空间基础,进而带来相应的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学知识生产。最后,教育理论还要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近代中国教育学人以民族复兴为帜,举民族大义之旗,以唤民族觉悟、继民族精神、建民族共同体为耀,建设拯救民族、复兴民族的教育理论。新时代教育理论也要增进文化传承创新、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水平教育理论决定恰当的教育实践范式。一是揭示教育规律。当下中国教育理论创新发展或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志在面向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转型、生产建设、文明建设壮阔历史进程中,深刻回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形成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合理创新。二是回应时代挑战。时代特征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建构均为时代产物,任何脱离所处时代的理论研究必然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应时代根本上就是回应时代中人的发展和需要,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文明延续创新的需要。三是引领教育变革。教育理论创新与理论建构就基本目的而言,一为教育理论的延续、更新,二为教育实践传承与改进,三为人之发展、社会进步与国家建设。这就要求教育理论必须走在教育现实之前,展现出超越性与引领性。四是传承人类文明。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教育如何与文明构成积极互动关系是教育理论的基本议题,教育理论通过回答文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问题,成为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