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两个结合”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9-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大批科研成果,为教育理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编写“新时代高水平教育理论丛书”,适逢其时。一方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打好基础,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水平的教育理论。
要编好这套丛书,我觉得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为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这“两个结合”。我们要以党的理论创新为指导,论述中国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例如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今天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教育方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和表述。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都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丛书”要反映这些成果。
第二,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中国教育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了世界教育许多优秀成果,建立了一些新兴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课程理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大地上经过实践,不仅实现本土化,而且有了许多创造。新建学科内容有了许多中国元素,形成了中国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丛书”要反映这方面的新兴学科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总结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教育家精神,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中国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已经超越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一个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大国,如何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处理公平与效率、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如何办好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中国教育工作者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教育经验,有许多鲜活、动人的故事。通过这次“丛书”编写,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使经验上升为中国自主创立的教育理论。
总之,编写“新时代高水平教育理论丛书”,具有时代意义、历史意义、世界意义和未来意义。我希望教育界的同仁齐心协力,把“丛书”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