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梁晓声:享受读之幸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22
作家梁晓声的《我的写作和阅读》一书,收录了他多年来的相关文章。作品以平实真挚的文字,记录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收获,分享阅读带来的感悟与成长;通过对亲情友情、社会百态的细腻观察,展现他对教育文化、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领略梁晓声精湛的文字艺术,更能透过作家的眼睛,看到一个更加丰富、深刻的世界。本文节选该书部分篇章与段落,以飨读者。
读是一种幸福
读书——不,更准确地说,所谓“读”这一种习惯,对我已不啻是一种幸福。这幸福就在日子里,在每一天的宁静时光里。不消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
我的宁静之享受,常在临睡前,或在旅途中。每天上床之后,枕旁无书,我便睡不着,肯定失眠。外出远足,什么都可能忘带,但书是不会忘带的。书是一个囊括一切的大概念。我最经常看的是人物传记、散文、随笔、杂文、文言小说之类。《读书》《随笔》《读者》《人物》《世界博览》《奥秘》都是我喜欢的刊物,是我的人生之友。前不久,友人开始寄我《世界警察》,看了几期,也喜爱起来。还有就是目前各大报的“星期刊”“周末版”或副刊。
要了解我所生活的城市,大而至于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地球,每天正发生着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仅凭晚上看电视里的“新闻”,自然是远远不够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所谓“秀才”聊以自慰自夸的话,或者是人们对“秀才”们的揶揄。不过在现代社会里,传播媒介如此之丰富,手段如此之发达,对于当代人来说,不出门而大致地知道一些“天下事”,也是做得到的。
知道了又怎样?知道了会丰富我对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于我——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则是相当重要的。妄谈对世界的认识,似乎口气太大了,那么就说对周遭生活的认识吧。正是通过阅读,我感觉到周遭生活之波有时汹涌澎湃,有时潜流涡旋,有时微波涌荡……
当然,这只是阅读带给我的一方面的兴致。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仿佛每天都有新朋友。我敬爱他们,甘愿以他们为人生的榜样。同时也仿佛看清了许多“敌人”,人类的一切公敌——人类自身派生出来的到自然环境中对人类起恶性影响的事物,我都视为敌人。这一点使我经常感到,爱憎分明于人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创作之余,笔滞之时,我会认真地读一会儿文学期刊。若读的正是一篇佳作,便会一口气读完。不管作者认识与否,都会产生读了一篇佳作的满足感。倘是作家朋友们写的,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人,又常忍不住拨电话,将自己读后的满足,传达给对方。这与其说是分享对方的喜悦,莫如说是希望对方分享我的喜悦。倘作者是外地的,还常会忍不住给人家写一封信去。
读,实在是一种幸福。
爱读的人们
我曾为作家这一种职业作出过我自己所理想的定义——“为我们人类古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服务的人”。我也曾私下里对一位著名的小说评论家这样说过——“小说是培养人类阅读习惯的初级读本”。我还公开这样说过——“小说是平凡的”。现在,我仍觉得——读,对于我这样一个具体的,已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确乎的是一种幸福。而且,将是我一生的幸福。对于我,电视不能代替书,报不能代替书,上网不能代替阅读。
站在我们所处的当代,向历史转过身去,我们定会发现——读这一种古老而良好的习惯,百千年来,曾给万亿之人带来过幸福的时光。万亿之人从阅读的习惯中受益匪浅。
而读,无论对于男人或女人,无论对于从前的、现在的,抑或将来的人们,都是一种优雅的姿势,是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有的姿势。一名在专心致志地读着的少女,无论她是坐着读还是站着读,无论她漂亮还是不漂亮,她那一时刻都会使别人感到美。保尔去冬妮娅家里看她,最羡慕的是她家的书房,和她个人的藏书。保尔第一次见到冬妮娅的母亲,那林务官的夫人便正在读书。而苏联拍摄的电影《保尔·柯察金》中有一个镜头——黄昏时分的阳光下,冬妮娅静静地坐在后花园的秋千上读着书……
那是冬妮娅在全片中最动人的形象。读有益于健康,这是不消说的。一个读着的人,头脑中那时别无他念,心跳和血流是极其平缓的,这特别有助于脏器的休息,脑神经那一时刻处于愉悦状态。一教室或一阅览室的人都在静静地读着,情形是肃穆的。有一种气质是人类最特殊的气质,所谓“书卷气”。
摘自《我的写作和阅读》(团结出版社),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