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聚焦经济增长新动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8-15
了解中国经济、认知低碳未来……本期榜单中的经管类图书,为读者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本期推荐的《认识中国:乡村的前途与中国现代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的设想和路径,《解码中国经济:12位经济学家的思享课》《低碳未来: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之路》则预测了新质生产力促进下的未来发展方向。《民营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信心,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在《认识中国》一书中,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如何进行农村建设进行了叙述和分析。他认为,乡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农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一书中,蔡昉教授认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在他看来,破除二元结构,首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能大幅度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助力经济增长。再次,规模经营能获得规模经济收益。最后,倡导科技向善,让大数据可以为“三农”服务。
权威专家尹艳林在《深层次改革:中国经济的难题与突破》中,聚焦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系统而全面地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重大主题,将经济社会现实情况和政策目标考量联系在一起,详细阐述了扩大内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最后,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出发,就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数字化与绿色化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重要主题,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编著的《低碳未来》一书,通过系统论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融合相关理论基础和政策体系,揭示数字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作用,阐述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聚焦5G、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碳管理、智能电网等关键场景的应用创新,更通过雄安新区等标杆案例,提供了制造业、能源等领域可落地的技术路线图。
《中国经济周刊》集合了12位经济学家视角,在《解码中国经济》一书中解析了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包括如何提振消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等宏观经济问题,又点评了DeepSeek、《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热点经济现象。该书数据实证与政策逻辑交织,既揭示经济韧性的制度密码,又通过文化经济、数字经济等切口展现增长新动能。
最后,来看看《民营经济》一书。该书收录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以及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等方面的成就,分析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强调民营企业家在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紧密相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