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部主任张菱芷:
希望书博会展示重庆文化特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23
张菱芷
2007年,在第17届全国书市(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展馆里,作为刚入行两年的新编辑,张菱芷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眼中满含对出版行业的憧憬。18年光阴流转,当书博会再次来到山城,她已从青涩的新人成长为重庆大学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部主任,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与睿智。
“那种热闹与蓬勃,至今想起仍让人心潮澎湃。”张菱芷依然记得当年书市的盛况。“全国出版人汇聚山城,让初入行业的我既紧张又兴奋,对出版的热爱,一直是支撑我前行的力量。”
当年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展台上,两套丛书格外引人注目:“漫游中国大学丛书”记录着高等学府的文脉传承,“进城务工实用知识与技能丛书”则承载着对劳动者的真切关怀。“这些书让我明白,出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责任的担当。”张菱芷的语气中透着坚定,“我们要做的,是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个需要它的角落。”
谈及18年间所亲历的行业发展,张菱芷感叹:“整个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出版社在这18年间也进行了深度的改革。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内容为王的核心从未改变。”
张菱芷介绍,在这期间,重庆大学出版社跟着时代的脉搏,积极进行战略调整,从建社以来的以教材为绝对主体,到新世纪前10年的“一主两翼”,再到当今确立了“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出版理念,全面推进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的“一三三一”战略,力图做强做优做大出版主业。
为顺应融合出版大势,重庆大学出版社积极布局,相继推出“课书房——重大社新形态教材支撑平台”和“迪帕”特殊教育融合出版系列等创新产品,并成立重庆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以技术赋能内容,探索出版业态的多元发展路径。
当然,除了“改革”与“变化”,在这18年中,重庆大学出版社也有许多的“不变”。张菱芷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书市上,我社创立了‘好奇心’图书品牌,并进行了新书发布活动。直到今天,‘好奇心’系列图书依然活跃于大众市场,并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
谈及今年书博会上重庆大学出版社的亮点,张菱芷介绍,重庆大学出版社将重点呈现三大板块的成果:教育出版领域将集中展示一批精品教材与教学资源;大众出版板块将推出包括“好奇心”科普系列、“鹿鸣心理”心理学丛书、“万花筒”时尚文化读物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图书品牌;学术出版方面,将集中展示《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共50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丛书”、“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研究丛书”、“中国科幻文学大系·晚清卷”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巴渝文库”“陆海书系·物的流动与全球史丛书”等重庆市出版资金资助项目,重点推介已持续出版20余年、累计200余种的“万卷方法”丛书。这些展品充分体现了重庆大学出版社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的发展战略,以及在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三大领域的均衡发展格局。
作为重庆本土出版人,张菱芷对书博会充满期待。“欢迎全国出版界同仁来到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将为书博会注入独特魅力。希望本届展会展现出重庆的文化特色与出版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