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未成年人网络童年责任网要“织得更密”

时间:2025-07-15

实际上,近年来,平台在治理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乱象方面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比如设置青少年保护模式、严格进行实名认证、24小时内完成未成年人消费退款等,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然而,技术并非万能钥匙,平台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这些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客观难点,给平台治理带来了不小挑战。在现实中,有不少未成年人与家长账号混用,一些未成年人利用家长账号直播或出镜,而一些想把孩子当成“摇钱树”的父母则用自己账号安排孩子直播或出境牟利。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网络直播乱象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默许孩子打赏乃至帮助孩子绕过平台规则。更有成年人消费后反悔,通过冒充未成年人的方式进行恶意退费,并已经形成相关黑产。

要真正守护好未成年人的网络童年,除了平台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升级技术之外,还需要监管、学校和家庭多方协同合力,共同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健康、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

监管需要筑牢法律堤坝、完善法律法规、细化责任边界、健全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风险共防、问题速处。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将其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帮助学生识别网络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科学、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的良好用网习惯。家长则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角色,在未成年子女使用互联网平台时,及时开启、用好未成年保护模式,特别是要以身作则,合理参与网络直播,拒绝参与不良直播,为孩子树立榜样。

(7月11日红网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