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信息传播者到城市服务商
——以舜网为例解读城市网站服务新模式
时间:2025-07-15
核心阅读
“网站+”的本质,是以城市网站为核心枢纽,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重构、生态共建,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城市网站与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经济、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1+N”的协同发展生态。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正在经历着“破釜沉舟、凤凰涅槃”的重要转型期。与此同时,城市网站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者向城市服务商转变。这一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拓展媒体的服务边界,提升媒体的运维能力,还能为城市建设和治理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媒体只有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才能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舜网在过去的几年,以技术创新为基础,通过“网站+”深度链接各行业各部门,推动媒体产业化发展,经营结构持续优化,营业收入、利润和研发投入等均稳步增长,年均总收入保持在6000万—7000万元,年均利润超过1000万元。舜网的转型实践不仅重构了媒体与城市的共生关系,更为城市网站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
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实现从“工具应用”到“生态构建”的跃迁
先进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媒体生态的颠覆性变革,舜网始终坚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技术思路,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梯次创新机制。从2013年研发“爱济南”客户端开始,到“云宣”融媒体软件的诞生,舜网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全部媒体平台进行了信息化整合,实现了新闻采编、信息采集、系统校对、稿件分发的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串联,形成更加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
“云宣”融媒体系统经历了1.0、2.0、3.0版等升级版本,随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浪潮的到来,又一次面临着深度重塑。紧随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自主研发了党媒专属的“元泉”大模型。该模型基于《济南日报》自1948年创刊以来70余年的新闻数据、主流价值数据、泉城文化数据,以及济南市惠企便民政策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多源分析和深度挖掘,专注于媒体生产、政策解读等领域。它将AI能力精准嵌入新闻传播和内容服务的各个环节,重塑新闻内容的采集、编辑、发布、传播、监控、反馈等全部环节。例如,在选题策划层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监测热点并结合本地特色生成选题建议,确保选题既符合舆论导向,又能满足用户期待。在采编加工层面,可以依托已绑定行业知识库的智能体,分析出相应的写作风格并提供写作素材,根据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受众需求,生成相应的内容,并依托大模型对文章进行实时润色和优化。在传播分发层面,采用“云宣”融媒体平台,实现了稿件的采编发一体化流程。
以融合边界为突破,实现从“主动融合”到“跨界融合”的跃迁
“网站+”的本质,是以城市网站为核心枢纽,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重构、生态共建,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城市网站与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经济、文化旅游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1+N”的协同发展生态。
舜网以“网站+”战略拓展服务边界,深度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并与城市管理、智慧交通、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民生保障等各行各业加速融合,通过“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实现跨界融合。例如,舜网与济南市政协共建“数字商量”平台,开创了数字民主的新形式。与12345热线联合,让民生诉求、政府部门服务响应进入“分钟级”时代。济南驾培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保障合规驾培机构和广大学员的合法权益,让市民学车缴费明明白白。随着技术产品的多元化,舜网的运营模式逐步走向全国,与山东省商务厅、省文联等省级部门开展项目合作;与日照、滨州、德州等地市开展网评业务;为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潍坊日报社、临沂日报社、威海日报社、聊城日报社等多家媒体单位提供融媒体、新媒体产品服务。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城市服务效能,更有效助力各行业的创新潜力的激活,为媒体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以文化传承为重点,实现从“文化宣传”到“引领共创”的跃迁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同的城市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网站具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和高效的传播网络,在传播城市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舜网以文化传承为重点,将不同媒体形态、不同媒体渠道以及各类媒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重塑,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多形态、立体化的媒体传播平台,在城市文化宣传上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舜网持续深耕“文化IP工程”,更新城市文化宣传形式,从10年前单纯的文字图片宣传,到后来的全媒体策划,再到今天的引领市民进行城市文化共创,舜网走出了一条文化宣传“三步法”。面对济南名人这一经典宣传主题,舜网利用虚拟与现实交汇的技术,绘制济南名士的精神图谱,2024年拍摄的微纪录片《济南名士多》突破传统叙事框架,用4K影像还原历史场景,用AI修复技术让古籍文献“活起来”,让李清照、辛弃疾等文化符号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这种“技术赋能+艺术表达”的创作理念,不仅创新了这一经久不衰的新闻选题,还让市民参与进来,从单纯的接收者,变成了城市文化的参与者,构建起了可感知、可传播、可交互的新态势,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在数字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直接驱动社会运作的背景下,舜网近几年坚持将自然遗产转化为数字资产,从参与拍摄的《泉甲天下》宣传片到“舜子”数字人,带领网友云游七十二名泉,再到2024年制作的《诗画泉城》和《元宇宙泉城》,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影像记录,而是通过VR全景拍摄、实景建模等技术,打造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让“泉城”的品牌认知突破地理局限,向世界讲好济南泉水故事。这些深度融合,为舜网开拓了文化边界,济南开埠120周年纪念活动、“5·19中国旅游日”、电商直播节等活动的策划执行,为经营创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深度融合既是变革之策,也是生存之战。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全面转型,才能闯出一条符合网站实际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媒体技术不是“拿来主义”,而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可控+场景适配”,才能在不断迭代升级的技术浪潮中掌握主动权。媒体需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结合自身定位和本地资源,将技术转化为内容生产、服务提供的“内生能力”。媒体的跨界不是盲目扩张,而是要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从“内容传播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通过嵌入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服务场景,让媒体成为“城市运转的基础设施”,既增强社会价值,也拓宽生存空间。文化是媒体最深层的“差异化护城河”,媒体需立足本地文化根脉,避免“千城一面”的传播,通过技术赋能让文化“活起来”,通过用户参与让文化“传下去”,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重增值。媒体转型不能脱离“可持续”底色,需在坚守主流价值、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培育市场化服务能力——既要有“服务城市”的情怀,也要有“自我造血”的本领,才能在融合浪潮中筑牢根基。总之,媒体的生命力不在于“传播本身”,而在于“与城市共生、与用户共情”。
(作者单位:济南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