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刘楚昕走到文学前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0
7月4日,流量作家刘楚昕再次回到人们视野——他携新书《泥潭》,在2025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的新书首发和签售活动现场引发了又一轮文学狂欢,令所有的出版人和作家感到惊奇万分。(7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刘楚昕为何能从一个新人作家一夜之间变成炙手可热的流量作家?当然离不开漓江出版社举办的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会,离不开他在那个颁奖会上发表的那段令人泪目的获奖感言。
因为颁奖会发言而走红的作家,近年来还是很少见。这一方面说明了公众容易对个人感情生活产生强烈共鸣,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文坛新人的深切呼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文学新人“出圈”的传播事件中,活动主办方漓江出版社功不可没。众所周知,多年来,很多出版机构都把培育优秀青年作家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据统计,国内至少有20多家出版机构涉足文学奖项评选,有的是发起主办,有的是参与协办。漓江出版社把一个刚刚举办了两届的评选活动做成了出版品牌,无疑极大地提升了该社的品牌张力。据了解,本届漓江文学奖共收到全球投稿作品430部,而刘楚昕是此次8名获奖者中的佼佼者。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也在报道中首次披露了本届漓江文学奖的遴选与《泥潭》的出版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众多的出版人在为推出文学新人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漓江出版社一个月就完成《泥潭》的出版,网上预订量达到了40万册,创造了近年来中国文学出版的一个奇迹。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刘楚昕,还是漓江出版社,面对这泼天的流量都十分清醒,都没有进行更多的商业炒作。而这次漓江文学奖的“出圈”,让更多的读者和作者关注到了漓江出版社,让一向沉寂的文学出版再次回归读者的视线。
作为浸润情怀、启迪心智的文学出版,从来都是出版业最受读者关注的板块。这次刘楚昕引发的文学出版热,当然不可复制,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出版人只要心存读者需求、心存培育作者新人的情怀,就会在无私的奉献中发现更多的刘楚昕,培育更多的文坛新秀。
文学出版,只有在新人新作的不断涌现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
从现当代文学史上看,无论是过去的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还是当代的编辑家秦兆阳等都是大力提携年轻作家的伯乐。曾任《人民文学》《当代》主编的秦兆阳,是编辑家,同时也是著名作家与文学评论家。他发现了路遥,发表了路遥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进而奠定了路遥在文坛的地位,为他创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奠定了基础。秦兆阳还相继发现了王蒙、公刘、玛拉沁夫、林斤澜、蒋子龙、张炜、刘心武这些当年的文坛新人。
作为坚持长期主义的出版机构,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发现一个刘楚昕就“高枕无忧”了,事实上,文学出版的繁荣是靠一大批文坛新秀来共同完成的。有抱负有作为的出版机构,除了举办颁奖会,还可以通过出版文学新人丛书,举办改稿会、讲习班、文学笔会,签约新人和全国征稿等形式进行文学新人的发掘与培育。
因此,这次漓江文学奖的“出圈”,不仅成功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流量作家,还为这个奖的后续强势发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漓江出版社还会为全国推出更多的文学新秀,其他文艺类出版社也会更加重视培养文学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