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撒网”式发送新闻素材,可以休矣

作者:庄电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10

  许多部门、许多单位都很重视宣传,也会利用各种途径、各种机会宣传自己。其中,借用电子邮箱广泛散发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事迹”材料,已成为一种通行的做法。应该说,这种传播形式既保证了时效,又不增加成本,是以往的邮寄、电传、口头汇报所无法比拟的。

  宣传,当然是越广泛越好,影响越大越好,知道的人越多越好。为此,一些部门、单位便调动各种手段,大量收集各级各类媒体、记者的邮箱,进而不间断地向这些邮箱“群发”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一份材料,往往要发给所有媒体、所有记者,一发就发几十个、上百个,形成“大撒网”。对他们来说,网撒出去了,网到几条“鱼”算几条“鱼”,一条都网不到也没有关系。下一次,还是这样“大撒网”。

  如此“大撒网”式的“群发”文稿,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各级各类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功能和相对固定的受众与服务对象,也就是很多新闻素材一般只对个别媒体有参考价值,对多数媒体价值不大或完全没有价值,最终也变成了文字垃圾。对于许多媒体和记者来说,看重的是独家新闻,对这种“群发”的东西,他们往往心存芥蒂,兴趣不大,尤其担心与其他媒体撞车,所以,一般来说,直接取材于邮箱里“群发”新闻素材的很少。

  考察一些“群发”新闻素材的人,许多人基本不懂新闻业务,也不认真研究新闻规律或不了解各媒体的特点,结果,不仅自己做了许多无效劳动,而且对接收者构成了一种无谓的骚扰:不管你是否需要、是否欢迎,都一如既往地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让人不胜其烦。说得严重一点,这对接收者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又怎么能得到接收者的理解和支持呢?

  从这种现象中可以看出,一些人缺少求实作风,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干工作虽然辛辛苦苦,但毫无实效。这种作风,如果仅仅停留在“群发”新闻素材方面,也许危害不大,如果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那危害就不能低估了。

  当然,许多媒体、记者并不是一味地反对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发送这些信息,对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新闻线索,他们还是欢迎的。他们希望相关部门、相关单位有的放矢,所发信息都有针对性,不要盲目乱发。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大撒网”式地传播无用信息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