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奇花 一部史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4
20多个人的身上、帽子上,还有背着的铺盖卷和道具箱上,都落满了雪花,看上去像是行走了月夜里的一队“雪人”。他们踏着清冷的月光,在雪地上继续赶路。
——摘自《孩子剧团》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人小志气大的孩子剧团,在战火中成长,用他们稚嫩的歌声和表演,为中国抗战历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徐鲁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孩子剧团》(少年儿童出版社),对孩子剧团的抗战事迹,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全景式书写。作品除书写团长吴新稼如何从“少年雪莱”成长为革命者,还刻画了小雅、阿祖、阿桃等多位小团员。同时,呈现出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顽强不屈与英勇奋战。
对于在抗战史上留下壮丽篇章的孩子剧团,相关儿童文学作品并不多。从30多年前创作纪实散文《遥远的星空——郭沫若与孩子剧团》,到4年前创作图画书《孩子剧团》,徐鲁和孩子剧团结下不解之缘。多年前,徐鲁就开始留心收集与孩子剧团相关的史料,甚至一有机会就沿着孩子剧团当年的转移路线行走。
本书分火线、征途两部分,采用文学创作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一批少年奋斗者的成长经历,武汉、上海两座英雄城市的独特精神,革命家和文化界名人对孩子剧团的指引、关心、照顾,剧团创建和辗转行程两万里的艰辛跋涉和惊心动魄,他们用表演和歌声作为武器,宣传抗战的英勇事迹,以及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
徐鲁的语言具有诗意与抒情性,在情感上非常有穿透力和感染力,这种风格在《孩子剧团》里发挥到极致,读起来激情洋溢,令人热血沸腾。首先,《孩子剧团》的语言具有抒情诗特点,就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穆旦的《赞美》。对祖国深沉的爱,对日本侵略者刻骨的仇恨,都像汹涌的河流滔滔流淌,相信读者会被打动并产生共鸣。另外,语言具有镜头感,带读者走进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例如小说开头,那细腻鲜活的语言,就像电影中的长镜头一样,在很短的篇幅内呈现出上海人的生活,以及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他们的愤慨与反抗。同时,语言具有舞台剧的效果,大量对话,再加上插入的独幕剧《帮助咱们的游击队》、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等作品的片段,读起来铿锵有力,读者宛如坐在剧场里,那些孩子就在面前,没有任何距离感,被他们的事迹、精神所点燃。
孩子剧团被茅盾誉为“抗战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茅盾在《记孩子剧团》中写道:“在洪流中,他们这小小的单位跳跃着、滚腾着,他们的天真、坚决、勇敢、青春的吼声,报告了民族前途的光明!”在徐鲁的笔下,孩子剧团像风雪中绽放的小小迎春花,不怕寒冷和任何困难,跟踏着刺骨的冰雪,去向人们预告春天的小姑娘一样;他们也像星星点点散布在大地上的荠菜花,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希望。
在长期写作中,徐鲁的一部部作品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一粒粒有营养的坚果,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孩子剧团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会穿越时间形成传承,令小读者学习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从而树立“强国有我”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谱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