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领航擘画宏伟蓝图

作者:马艺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7-04

  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解振华、林毅夫、朱民、王昌林、刘世锦等著,长安街读书会、张斗伟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出版社)一书,选取38篇中国权威学者文章,立足“特征”“改革”“发展”“保证”四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路径,擘画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改革蓝图。

  “特征”之维: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质。“特征篇”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蔡昉立足中国人口国情,将现代化实现路径落脚于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马国仓把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改革”之维:制度创新的关键领域。“改革篇”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经济体制、民主政治、文化自信、民生福祉、生态转型与安全稳定等方面,提出构建系统性制度框架。在经济领域,王昌林、王永昌、张占斌立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阐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改革构想。在政治领域,李君如将协商民主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予以探讨。在文化领域,李捷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社会领域,褚松燕认为要通过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生态文明领域,高世楫将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在安全领域,高祖贵主张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发展”之维: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发展篇”谋划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一是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聚焦产业升级与创新。林毅夫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角度,王一鸣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动求变视角,刘世锦聚焦未来产业视角,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二是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史育龙提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顾海良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强调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范恒山、魏后凯、黄承伟分别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作为发展重点。

  “保证”之维:党的领导与制度保障。“保证篇”落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李洪峰认为,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彭华从深化党建制度改革层面,着重论述干部担当作为问题。

  多元视角的交融碰撞,使本书成为一部思想深刻、视野宏阔、对策扎实的理论力作,为社会各界理解国家发展大逻辑、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提供了宝贵思想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