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新闻+”模式拓展公共服务供给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6-10
主流媒体作为新闻媒体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必然是“传媒化”的,即以融合平台为基础,通过信息传播和公共服务来达成治理效能。“新闻+”模式便是集上述两种方式于一体的创新路径。
新闻即内容,体现了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主责主业,“+”则是以内容为基底的媒体功能拓展。在社会媒介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语境下,“新闻+”不仅是主流媒体建构主体性、实现主流化的必然在地实践,而且是汇聚外部资源、实现跨界连接与社会共治的重要机制。
首先,主流媒体要立足自身“跨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在做好信息传播服务的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通过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商务服务有机融合,搭建社会治理的多元场景。
例如,人民网推出的“领导留言板”,为各级党委政府搭建了网上群众工作平台,促进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互动;苏州日报社倾力打造“带无恙”公益服务平台,通过政企互通、民情互动与乡村数字化服务等功能,助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
其次,主流媒体要提升服务的精准度,需重点聚焦两个层面:一是供给层面,要坚持用户思维,构建基于用户需求图谱的智能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和不同群体进行精准定位,实施精细化供给;二是协同层面,根据不同媒体的资源禀赋、行动传统和区位优势,建立四级媒体联动机制——中央级媒体着力构建标准化服务体系,省级媒体推进跨区域服务资源共享,市级媒体强化在地服务需求对接,县级媒体深耕基层服务“毛细血管”。通过层级间的服务协同和互补,主流媒体不仅能够实现系统内部的差异化发展,还能借助外部资源,形成覆盖广泛、多维立体的公共服务供给网络,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本文节选自《中国编辑》202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