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应急救援报道 彰显云南广电力量

作者:张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5-07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中部突发7.9级强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天下午,云南广播电视台主要外宣平台吉祥网就以中、英、缅、泰等语种向海内外发布消息,向区域内受众传递中国对缅甸强震的关注。

  在随后的报道中,云南广播电视台反应迅速、手段多元,诠释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中国的国际救援行动与国际传播行动齐头并行,为跨国应急救援报道摸索了新经验、提供了新范式。

  矩阵式队伍形成报道合力

  此次跨国应急救援报道中,云南广播电视台在省委宣传部的统筹下,形成了“一次采集、多语种生成、多元传播、全球覆盖”的全媒体联合作战和“快、准、暖”的内外宣传播风格,第一时间向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提供新闻素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7日,多家央媒共采用云南主流媒体稿件200余条(次)。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是第一支到达缅甸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也是救出第一位被困幸存者的国际救援队。3月30日上午,云南广播电视台在七彩云端APP、澜湄视听APP和吉祥网以及海外社交媒体发布中、英、缅、泰语短视频《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救出第一人 缅甸7.9级地震埋压近40小时的幸存者获救!!》。视频以抢救行动的时间进度为线,向观众浓缩展示4个多小时的救援过程。

  这一消息被多家中外媒体转载转发,合力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救援力量在缅甸灾区争分夺秒、生命至上救援形象,形成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云南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倍增。

  独家报道占据舆论主导权

  在这一次紧急跨国救援行动中,媒体记者也率先抵达现场,第一时间见证和记录了救援队抵达缅甸后开展的各项工作。记者出镜的大量视频报道,让中国第一时间救援显得可感可及,他们的现场多语种报道和独家报道,让新闻更加真实。

  在地震灾区,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争分夺秒,记者采访不眠不休,多则报道在深夜和凌晨及时发布,如《发现幸存者生命体征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内比都震区连夜开展救援》《“黄金救援72小时” 中缅泰三国救援人员与死神赛跑》《快讯|4月4日起缅甸震后救援工作转入下一阶段》等,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达率,提升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动权、话语权。

  吉祥网于3月29日在抖音国际版、脸书发布中、英、缅、泰等多语种视频,让大家看到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携5吨医疗物资、帐篷、毛毯等救援物资已抵达缅甸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该视频观众达10.3万,互动达0.5万。

  3月30日上午,云南澜湄视听APP“关注缅甸地震”专栏发布消息: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内比都欧达拉蒂利医院救援现场,亲切会见并慰问了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全体成员。在会见时,敏昂莱对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表示感谢。这条消息被国内外各大媒体采用,向世界发布缅方对中国的感激之情。独家的新闻、持续关注、实行立体型现场报道,塑造了国际认同,提升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动权、话语权。

  中外媒体联手积累合作经验

  云南广播电视台以澜湄国际卫视、吉祥网、澜湄视听APP为主要外宣力量,第一时间制定“多语种组合、跨平台发力”的国际传播策略,多组报道获得缅甸主流媒体认可。

  云南广播电视台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缅甸国家电视台MRTV、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缅甸华商商会及友好缅甸企业机构新媒体账号进行广泛联动,于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抵达当天,在缅甸国家电视台MRTV-1播出了详细新闻专题,多篇报道获缅甸YTV电视台、CGTN英文频道、CGTN缅文网站及脸书账号转载转发。截至4月8日,云南广播电视台制作发布的缅甸地震相关新闻在外宣平台累计浏览量近400万次,总互动数超过11万(点赞、评论、转发)。

  3月29日下午,缅甸国家电视台MRTV-1不仅及时转播了云南广播电视台采编的关于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抵达缅甸开展灾后救援的新闻,而且还在评论中明确表示云南救援医疗队是第一支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组织,点赞中国的行动。

  多语种发布的信息,多是温情感人的“微瞬间”,那些“小而暖”事件正是激发跨文化传播、共情传播、好感传播的有效手段。云南广播电视台克服重重困难,显现了云南主流媒体在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方面的成效,探索出了跨国应急救援报道中的“云南模式”。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