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跨越时代的文化先驱

作者:徐宪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11


  研究张元济的最好资料来源,是他写给友人和同事的大量信件,数量多达千余封,这些信件并无公之于众的意图,然而作为第一手材料,却有更高的价值。

——摘自《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激荡洪流中,张元济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存在。他既是清末进士、百日维新的参与者,又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更是中国现代出版业与教育改革的先驱。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叶宋曼瑛所著的《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重庆出版社),以翔实的史料、多维的视角,勾勒出他“从翰林到出版家”的传奇人生。

  作者以张元济为轴心,将个人命运与商务印书馆的发展紧密交织,展现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巨变中知识分子的选择与坚守。书中前半部分聚焦张元济的早年经历:他出身浙江书香世家,中进士、入翰林,却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告别仕途,投身于“启迪民智”的文化事业。后半部分则详述他执掌商务印书馆的历程,从教科书的革新到古籍的整理,从杂志的创办到现代企业管理,张元济以出版为阵地,践行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这种双线叙事既凸显了个体生命的跌宕,也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逻辑。

  作品写于40多年前,原本是叶宋曼瑛1982年在奥克兰大学的博士论文。因做这一课题研究,1979年—20世纪80年代早期,作者专程来北京和上海寻找关于张元济的资料,并拜访了茅盾、胡愈之、叶圣陶等曾与张元济深度交往或曾经共事的文坛前辈,得到他们关于撰写本书的鼓励与指点;在上海查找资料期间,得到了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及张元济哲嗣张树年的热情帮助。当时国内张元济研究尚刚刚起步,作者辛苦搜求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关于张元济的材料,除了公开发表的书籍、文章外,还包括未刊的张元济馆事日记、亲友书信及商务印书馆内部文件。这些均使得该书在史料上具有开拓性价值。

  在写作上,作者自云“对张元济生平和事业的研究,我不打算把重点放在探寻他生平的具体史实,而主要是阐明他的生平、经历和事业怎样反映出整个转变的一代知识精英的独特气质”。书中指出,张元济以务实态度推动社会变革。这种姿态恰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缩影,一位开明、温和、低调、务实、有远见的爱国智者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系统研究张元济的专著,图书不仅厘清了张元济生平诸多争议,如在戊戌变法中的角色、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等,更通过个案研究,回应了“传统与现代”“启蒙与救亡”等宏大命题。它让我们看到,在时代巨变中,一位传统士人如何以出版为舟楫,载着文明的火种穿越惊涛骇浪。正因如此,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不仅关乎个人奋斗,更关乎一个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的文化自觉。正如本书结尾所言:“张元济是历史转折时期传统儒家学者最好的榜样。他实现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又发挥了高超的企业管理能力。他又以同样非凡的气度对待新时代社会准则的种种变更。然而他始终丝毫没有偏离过自己的终极目标——通过知识启蒙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