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互鉴重塑世界历史图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11
《世界五千年》自问世以来,陪伴几代中国青少年走进世界。如今,这部经典历史读物被重新书写,以全新的编纂理念与叙述框架,为当代读者架起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明对话桥梁。
《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少年儿童出版社)共6卷54册,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担任总主编,百余名中青年学者参与编撰。编写团队致力于突破传统世界史书写中的西方中心视角,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一幅幅历史图景。这不仅是对经典历史普及读物的一次革新重构,也是中国学者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一次史学书写实践。
《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在编写设计上实现了多重创新。在时间分期上,不拘泥于“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传统三分法,而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主线。首卷以“人类文明的开端”为主题开篇,第二至六卷依次聚焦“文明的多元共生”“文明碰撞的加速”“文明剧变的到来”“文明融通与挑战”“文明的共享与创新”等人类文明交流进程的不同阶段。这一编排框架,以中国视角梳理文明脉络,是中国人书写世界史的全新尝试。
在内容选择上,编写团队强调文明的多中心性、平等性与共享性。第1卷9册涵盖了古代世界所有主要文化区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游牧世界和美洲大陆的关注。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以其强势话语权占据历史书写的主导地位,非西方世界的历史叙述往往被边缘化。《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有意纠正这种失衡,让被忽视的地区、民族和群体发声,使其重新进入人类文明的主流视野。
编写者在创作中力求客观地展现文明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第一卷为例,《埃及谜题》不仅讲述金字塔的辉煌,更深入探讨古代埃及与西亚文明的互动;《罗马风云》则将古罗马文明置于广阔的地中海世界与亚欧大陆的版图中来理解,凸显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些叙事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
此外,编写团队还致力于书写有中国参与的世界史,通过展现中国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让读者了解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和贡献,以及世界其他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在阅读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和世界观。“在中国发现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成为贯穿全书的核心理念。这种对历史书写主体性、自主性的强调,在首卷内容中已有所体现。当读者在《无问西东》中看到罗马与汉代中国通过印度洋航路建立起联系时,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延续千年的文明实践。
作为一套面向青少年的历史读物,《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在写作风格上兼顾了历史的严谨性与可读性。全书采用板块化的编排结构,每册配有丰富的历史插图与“小贴士”栏目,不仅增强了读者对历史的直观认识和临场感,也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的出版,既是对经典历史读物的传承,也是当代中国学者构建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一次重要实践,堪称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理想启蒙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