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有”还得“优”

作者:周慧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3

  如果说,坚持读书是在给个人的大脑充电,那么,推进全民阅读则是要让整个社会闪闪发光。

  “全民阅读”已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4年的“倡导全民阅读”,到今年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无论政府还是百姓,对于全民阅读的要求与期待越来越高。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民阅读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各地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建设持续完善,政策保障持续升级,数字化阅读快速发展,种种阅读活动形式多样,更多的人因此爱上阅读,享受到全民阅读政策带来的文化红利。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推进全民阅读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度不足。虽然各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组织各类阅读活动,但这些活动由于缺乏持续性和深度,难以形成长期效应;一些阅读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公众广泛参与。

  阅读推广活动不但要“有”,而且还应努力求“优”,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助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阅读推广活动成效,有些地方的探索之举可圈可点。像北京市“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已成为著名的全民阅读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在全社会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上海市“市民阅读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讲座、书展、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参与人数突破500万;等等。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一方面要靠地方政府,另一方面需要社会相关机构主动作为,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读者需求,创新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吸引公众持续参与。上海市精心打造的“Citywalk+读书活动”,即令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普通读者乐意亲近《追忆似水年华》这本“篇幅太长、句子太难,令人望而生畏”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信出版社与上海图书馆联手策划了一个长达30期的阅读项目,时间横跨3年,空间上则结合Citywalk的形式,每期选在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空间中,读者可以一边享受经典阅读的文化盛宴,一边沉浸式体验网红文化空间。这种阅读推广活动形式为经典文本的慢阅读注入新鲜血液,让读者每次保持一定的“新鲜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目前,已有800多人次参与该活动,线上观看达到194069人次,运营中的两个微信读者群有352人,读者黏性大大增强。类似这样的探索创新之举,不妨再多一些。

  深化全民阅读,必须强化阅读推广。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群策群力,精准对接大众需求,将阅读的种子深植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