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朵读书记

作者:王其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07

  因为从事图书编辑工作这一行的原因,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因此女儿梅朵一出生就以书为伴,很早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记得梅朵3岁之前最喜欢的是“贝贝熊”系列,临睡前一定要从这套书里找一本让我们讲,喜欢的故事还要反复讲,讲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角色的不同切换不同的声音。她会在我模仿汽车发动声音的时候哈哈大笑,在我渲染恐惧气氛的呜呜声中蒙住眼睛,如果我某一天因为太累想敷衍一下,没有切换角色声音,她就要提抗议。等她认识很多字之后,就换她讲给我听。诸位,听故事不一定比讲故事轻松,要是她讲到好笑的地方你不笑一下,讲到恐怖的地方你不抖两抖,是过不了关的,更别想好好睡觉了。

  上幼儿园后,梅朵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因此阅读的图书也发生了改变,从《米小圈上学记》到《蜗牛座的谷小满》,再到《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在她上小学之前就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了。读《蜗牛座的谷小满》的时候,我就跟她说:“你看完能不能写一篇读后感?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李淑云阿姨你是见过的,你的读后感要是写好了,说不定能帮她把书卖好呢。”梅朵一听,干劲就来了,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读后感。这件事情还带来意外收获,此后,梅朵的作文我就再没操心过。

  梅朵喜欢阅读,也喜欢画画。有一次,我和译者张猛老师商量《蓝色笔记本》再版的事情,张猛老师忽然说:“再版的时候请梅朵给书里的故事配上插图吧。”我一下子惊到了,梅朵才七八岁,平时就是随手涂鸦,毫无章法,怎么可能给书配插图呢?张猛老师就找出《蓝色笔记本》俄文版给我看,里面作者哈尔姆斯当时给文字配的插图确实简单质朴。我试着跟梅朵说了一下,能不能给《蓝色笔记本》配上插图?她把书找来看了看,还真画了好几幅。虽然最后插图没有用上,梅朵倒真的把这本书都看了一遍。

  有一天,陪梅朵看完电影《流浪地球》,我问她:“你知道《流浪地球》的作者是谁吗?”她快速地说:“我当然知道,刘慈欣!”“那你知道他写得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吗?”说完这个话,我反手就拿出了一套刘慈欣签名的《三体》,这可把她高兴坏了。她花了一个月时间看完之后,还非要把书拿到学校去,不是要去跟同学们分享新书,只是纯粹想显摆一下刘慈欣的签名罢了。可怜我的签名版,在班里转了一圈再拿回来,封面已经多了好几道褶,签名的衬页也多了好几处污渍。

  梅朵现在已经上了小学五年级,读书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我一直信奉“开卷有益”,所以家里的藏书都任由她翻阅,她想要看哪个作家的作品,家里如果没有,那就下单买,都是有求必应。但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也认识到小孩子的阅读更应该有所选择,“开有益卷”才对。

  总结下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时常关注,适时引导,需要保持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成就感,还需要挑对书,挑好书,最重要的是,需要激发孩子对阅读真正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