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世界的寓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07
2022年7月一个阳光明亮的午后,我在烟台的海滨沙滩陪伴家人度夏,接到作家张炜先生的电话,得知山东文艺出版社拟创办大型纯文学刊物《万松浦》。他提议刊物设立一个关于儿童文学的对话栏目,由我牵头栏目的相关事宜。
我知道张炜先生一直珍视儿童文学,他的信任,鼓励我接下了这个工作。
经过反复琢磨,栏目定名为《贝壳谈话录》。“贝壳”是一个富有儿童文学与童年色彩的意象和名词。它让人想起童年与沙滩,碧海与蓝天,让我们想起萧平先生的儿童小说名篇《海滨的孩子》……
确定了栏目名称,接下来,设计每一期的话题和子话题,确定谈话的同行或相关专业的师友名单,拟写并发出邀约函,整理对话稿并与谈话录栏目的责任编辑保持沟通和交流……就成了每一期循环往复的事务。
作为这个时代儿童文学生活的参与者、见证者、思考者,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文学在当代的活跃与兴盛。作为与童年的生活、审美、神性“声气相投”的文学门类,从古至今,最能够洞悉童年秘密的人们,往往是那些优秀卓越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应该是一些能够怀着真正的同情和心思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和他们一起看世界、看生活的作家,也应该是一些懂得儿童生命中最珍贵的价值藏在哪里的写作者。正如儿童哲学家马修斯所说的那样,对儿童世界最为敏感的成人,不是发展心理学家,不是教育理论家,而是写儿童故事的作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看到,理解童年不只是理解一个小孩子的事情,它也是我们理解人性、打量人世间一切的起点。
然而,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触目。设立《贝壳谈话录》栏目的初衷,即是希望能够邀集相关作家、学者、编辑、阅读推广人等,就儿童文学创作、出版、阅读等方面的艺术与文化问题,展开具有前沿性、现实性和开拓性的对话。一年间,我们谈论了“中国儿童文学需要什么”“什么是儿童文学的艺术常识”“什么是好的童年书写”“如何构建儿童文学的艺术高度”“跨界写作给儿童文学带来了什么”“我们从儿童文学中学到了什么”等话题。从张炜的儿童文学“可能是精致的平易、深刻的浅显、复杂的简练”、张之路的“它表面上柔弱如斯,但是它可以力克金石”、梅子涵的“儿童文学是有天性的”,到刘海栖的“要接受八面来风,既不画地为牢,也不妄自菲薄”、秦文君的“不仅要描绘什么,还要隐藏什么”、李浩的“你要在你的写作中注入自己‘遮遮掩掩的真相’”、周晓枫的“作家应该永远是一无所有地全力奔跑”……参与对话的各位友人倾力投入,贡献卓见,饱含着对于童年及其文学事业的深情和远见。而各位的专业合力与智慧碰撞,最终在这本《贝壳谈话录Ⅰ》里得到了汇聚和呈现。
归根结底,以真诚、善意与审美的智慧为孩子们写作,应该是儿童文学及其作者关乎童年的根本伦理。正如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童年是世界的寓言,在这里,一个孩子的欢笑是全世界的满足,一个孩子的眼泪是全世界的忧伤。
《贝壳谈话录Ⅰ》
方卫平 等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5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