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系统观察长城

作者:严欣强 严共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07


  相信每个首次登上长城的朋友,都曾经被长城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有的人因为这种震撼,踏上了走遍长城之路,用双脚和时间来证明他对长城的热爱。也有人因为这种震撼拿起了画笔或相机,用作品呈现长城在他心中的美。我们父子二人也是因为这种震撼,产生了对长城的好奇。自1984年以来,这份好奇心一直驱使我们带着求知的心态,不断探索长城。

  最初,走上长城,攀到高处,只见绵延的长城望不到尽头,我们以为已经了解并观赏了长城,回家后会在拍摄的照片后面写下时间和地点来作为记录。但随着实地考察长城所收获的知识越积越多,我们才发现这只是“看到”了长城,而不是“观赏”了长城。如何消化这些观察所得并将其变成营养,成了一个难题。如何才能从更高层次来归纳不同地段长城的特点,以及我们感受上的差异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渐渐体悟到,只有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长城,长城的特点才能被发现和观赏。

  那么,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的本质是在客观事物中发现美的规律。画家从绘画艺术的视角去观察长城,摄影家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去观察长城,而若想全面、系统地将人类对长城美的感性认识提升到艺术高度,就势必要格外关注长城的细节以及其形态构成。

  作为经典古建筑,长城的建筑本身蕴含了大量的细节,相关领域也早有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在努力研究,在这里我们无意班门弄斧——然而,长城上丰富多样的墙、台、门、楼、雕刻该如何欣赏,又绝非“古建筑”三个字可以简单涵盖。关于“长城的形态美”这个概念,我们所获得的启发最早来自《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由辛华泉先生著述的《形态构成学》,其中对构成的目的、形态的分析等论述令人思绪豁然开朗。

  “长城形态说”就是适应新时代长城观赏与研究的新发展而产生的。它以长城建筑为研究对象,从三维空间的角度,观察长城形态的各种构成元素以及组成方式。在本书中,我们归纳整理了过去几十年来观察长城所积累的资料,抽取其中类同的部分,并用形态构成的方法比对其异同,力求将长城的形态美分类归纳、清晰有序地介绍给读者。期望大家不但能从艺术的高度来观赏曾经看过的长城,还能留意到长城上许许多多不曾被关注的细节之美。

  《长城形态图志》

  严欣强 严共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