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高原植物多样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07
《喜马拉雅的种子》介绍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揭示了它们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中焕发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为了适应环境所展现的令人惊叹的演化奇迹。书中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讲起,阐释了高原植物与动物、人类紧密依存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共存共生。
洪德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喜马拉雅的种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很好地传播了科学知识。科学看似高深莫测,实际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一片飘落的树叶中领悟流体力学的原理,从鸟儿的迁徙中思考生态平衡的自然。科学就在一棵树、一朵花、一颗种子中间。科学蕴含着理解世界、改善生活的密码,也是提升自我、丰富人生的钥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 一个又一个新世界。
《喜马拉雅的种子》是一次全新探索。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上,无论壮美的高山大河,还是一粒细如尘埃的种子,都在创作者的视野之中,而且同等重要,这是对自然的致敬。
张宪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上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生活着大量极具特色的高原特有植物种类。《喜马拉雅的种子》将带读者走近大地拓荒者——地衣,古老的树蕨,高大的松、柏,驰名中外的高山花卉杜鹃花、绿绒蒿和马先蒿,以及干旱荒漠植物胡杨、柽柳等,能够让读者了解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的多样性。
何小青(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种子,他们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喜马拉雅的种子》历时近3年,在植物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得以出版,展现了青藏高原植被的多样性和中国科学家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生态保护和为全人类保护种质资源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喜马拉雅的种子》
曲丽萍 杨凯迪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5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