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我其谁话阅读

作者:作家 钟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4

  我很重视春节期间的阅读,因为预示新一年有个良好而明媚的开端。2025年,蜕去焦虑的皮,生出柔韧的骨,深度“悦”读是我重要且专注的功课。

  我过年储备的“精神年货”,既有心仪已久的好书,也有本地人文历史书籍,内容丰富又驳杂,很符合我的“野生”“杂食”胃口。

  作家属于“全年无休”的群体,过年期间的阅读与写作,不被打扰,保持心流状态,最高效也最能集中精力出作品。先小说、后散文,最后读文集,一天从早到晚泡在书籍的静谧和充实中,任由思想自由的驰骋,抬头时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原来独处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舒晋瑜的女性作家访谈录,访谈对象大多数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访谈真诚有温度、思想有深度、耐读有高度,不啻她们的阅读史和心灵史,对我颇有启发性。

  朋友说,能够安静坐下来读完一部长篇,已是修行。实际上,阅读也是讲究技巧的,快速甄别尤为关键。长期累积的文学素养打底子,自然会懂得自己应该“不读什么书”,抑或是理直气壮地向“没有营养的书”说“不”,厘清精神边界,方能提高阅读效能。我的阅读比较重视精神谱系,秉承“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根据日常思考和创作所需有的放矢读经典、看好书,经典如“补药”,好书似“良师”。

  赵德发的长篇小说《大海风》,堪称全面深度反映海洋文学的恢宏史诗,主人公邢昭衍排除万难投身航运事业的曲折心路,读完令我久久不能平静。关掉手机,沉浸在海风激荡的航海故事中,我不禁反问自己:假如我是渔家子弟邢昭衍,被告知“命中无船”,会不惧强敌造大船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是口号,而是骨子里的儒学正道——航道也是人道,船运也是人的命运,最终大船与人的命运殊途同归。该书是赵德发由陆地文学向海洋文学的华丽“转身”,既有“土性格”和“水性格”的有机融合,也有文学“进窄门”的节制和格局,更显精神力道和审美精神,诗性光芒力透纸背。这也让我反思个人创作:如何让表达更节制,捍卫语言尊严,唯有向内开掘、向外拓展。

  因为上过谢有顺教授的文学课,这本《文学的深意》读来恍若与他对话。他讲得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活泼泼的人生,文学的深意亦是灵魂的美意:为批评找“魂”,让人心站立。“真正的批评,是用一种人性钻探另一种人性,用一个灵魂把另一个灵魂卷走。”令人振聋发聩。他还讲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引用国学大师熊十力对弟子徐复观读书漫不经心而破口大骂一事,徐复观后来悔悟道“这于我而言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熊师的教诲,今天依然不过时,但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年复一年,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是我与书的肌肤相亲、精神对坐。高质量阅读,就是高质量活着。新的一年,希望自己的阅读拥有“蛇”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如同攀登精神的天梯,向难而行,步履不停。世界赠予我的,我照单全收,与此同时,我愿回报广大读者以动人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