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唐诗阅读笔记》

用如椽巨笔 写蝇头小楷

作者:侯章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我的唐诗阅读笔记》(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是祁智以一个诗人的眼光、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在灿如星河的唐诗中,选出他喜欢的诗作,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解读。

  祁智是一位作家,出版文学作品60余部,长篇小说《芝麻开门》《小水的除夕》获“五个一工程”奖。此次《我的唐诗阅读笔记》写的却都是小文章。

  因为大,所以格局能打开。不局限于一时,上溯《诗经》,下连宋词;不拘于一诗,而是对作品、诗人、背景三位一体立体化的解读。因为小,所以精致美丽,轻松易读,一篇一得。

  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很多时候更关注唐诗背后的故事,而且会用生花的妙笔,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这使本书更加有可读性,读者在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中,轻松愉快地就读完了全书,读完之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在视角上,祁智的这本书,做到了“另辟蹊径,自出心裁”这8个字。

  比如崔颢诗名显赫,但是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他的多少信息。为什么?作者通过查资料发现,那是因为崔颢“有俊才,无士行”(《旧唐书·文苑传》)。于是作者从崔颢的诗中来寻找他的踪迹。诗中提到的地方,显示了他的生命轨迹,“渔阳”“辽阳”“九江”“武昌”……

  在《李白与杜甫》中,作者作了这样的比较。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李白一般情况下,起手就是上百:“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可以看到,杜甫每一笔数字都精确,而李白不在乎准数。

  由诗来逆推诗人的身世与行迹;从数字着手,见微知著,由小见大,显示李白、杜甫两人诗风的不同……这些视角独特的发现,遍布在全书各篇之中,熠熠生辉。

  在我向朋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经常有朋友疑惑,说我们家孩子才上小学,能读得懂吗?我说这个大可放心,要知道,作者可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举全书的第一篇文章《唐诗》为例:

  我隐隐约约记得,晚上奶奶拍着床帮,说一句,让我跟一句。

  “床前明月光,念。”奶奶说。“床前明月光,念。”我说。……

  “小朋友,”幼儿园阿姨问,“你知道‘糖诗’吗?”

  “——是糖做的诗。”我喜欢吃糖。你看,拍着“床帮”,多么口语化的描述。小朋友似懂非懂,以为“唐诗”是“糖诗”,又是何等的充满童真稚趣?

  作为一个诗人,祁智在解读唐诗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用了诗意的语言来做描述。语言的诗意,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诗意的语言来描写,营造诗歌的意境。我们随手举上一例:

  唐朝宽广、明澈的天空,高悬着一个个月亮。

  那是唐朝诗人挂上去的。——《唐诗里的月亮》二是以现代诗来译古诗。这得益于诗人的身份和能力,书中有不少对唐诗的解读,抛开原诗不谈,单是读祁智对原诗的赏析,就是一篇篇文辞优美的现代诗歌。

  我们来看看对《塞上听吹笛》的解析:边塞雪融,战士牧马还。长天月明,哨楼羌笛远。试问《梅花曲》,知向何处?仿佛一夜风,梅落关山。

  ——《别董大》这里作者用现代汉语,精准将原诗的画面、韵味、意境,全部表现了出来。笔力之雄健,可见一斑。

  总之,《我的唐诗阅读笔记》可谓是底蕴丰厚、深入浅出、视角独特,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作者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厘清唐诗发展脉络,使读者在诗意的语言中领略唐诗之美的同时,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读懂群星璀璨的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