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入款研究》
书印津梁 宏渊深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以书入款研究》是阮良之先生根据自己30多年的书法篆刻创作总结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提出的“两以”理论,即“以印入书,以书入款”,是对清代邓石如实践的、魏锡曾总结的“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书印理论的新释成果。作者认为“书从印入”即“以印入书”;“印从书出(以书入印)”包括以书入印面、以书入印款。
篆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门类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篆刻文字包括印面文字和印款文字,构成了篆刻艺术的基本要素。千百年来,篆刻艺术经历了从工匠刻(铸)到文人参与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明代以后,一大批文人参与篆刻实践活动,篆刻艺术成为文人寄托情感和表现艺术的重要窗口,篆刻的艺术性和文化属性不断增强,文彭、汪关、何震、王逢元等文人将原本是工匠行为的篆刻艺术上升到文事活动,他们不仅躬身实践“以书入印”,而且进行“以书入款”的艺术探索,为“以书入款”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
晚清印学家魏锡曾提出了“印从书出(以书入印)”理念,赵之谦的理论实践启迪了印人从不同的视角来探究篆刻艺术的发展。本书作者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以书入印”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以书入款”的新理念。“以书入款”是指在篆刻实践中将书法艺术元素运用到边款刻制中,使得原本单调的边款变得丰富又充满文化意味。“以书入款”的实践活动在文人篆刻中一直都存在,阮良之先生对该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并在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和完善了传统篆刻艺术实践理论。
阮良之先生通过收集和整理丰富的史料,在书中全面分析了明清篆刻家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汪关、高凤翰、黄易、吴让之等印人的诸体书法入印款的艺术实践,以及用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入印款的篆刻实践进行深入研究,脉络清晰,论述精当。另外,作者在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以书入印”的传统技法,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书入款”的新观点,并将这一理念拓展到了“印外求款”,开启了书法篆刻艺术研究的新视角。
本书还体现了作者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作者结合自身书法篆刻实践,详细阐述了作者对如何将书写之美融入印章设计中的独特见解,为当代书法篆刻创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
在装帧设计上,本书提取了篆刻艺术“计白当黑”的布局特征及黑红颜色作为设计主体元素,贯穿整体设计,并穿插作者的创作手稿和部分书法篆刻作品设计为单元主体,在书中呈现作者的创作手稿,可丰富版面,增加阅读情趣,更能见证作者学术研究艰辛与努力的过程。作者部分书法篆刻作品的展示,是作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见证,既可突显图书节奏之感,也使图文关系张弛有度,阅读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