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豫剧绘本”《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如何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随口吟诵。
花木兰的故事曾用戏曲、连环画、电影、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近年来孩子们喜爱的绘本,也出版过蔡皋的《花木兰》和郁蓉的《我是花木兰》等多个版本。由此可见,花木兰故事要创新,确实不易。
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豫剧绘本”中的《花木兰》,以极大的艺术勇气完成了这次创新。
首先,创新体现在故事内容上。过去的花木兰故事多来自《木兰辞》。《木兰辞》开篇写的是国家战事爆发,花木兰的父亲在征召之列,花木兰决定替父出征。然而,关于花木兰的身世、小时候的经历、她的本领等内容,《木兰辞》中少有提及。本书中的花木兰故事可以看作是《木兰辞》的前传,讲的是花木兰小时候的故事。花木兰从小“不爱红装爱武装”,跟着父亲刻苦习武。这个故事虽是虚构,却为花木兰替父出征作出了更合理化的解释——没有小时候练就的一身本领,花木兰怎有勇气“万里赴戎机”,又怎能从险恶的战场全身而退?不简单重复大家熟悉的故事内容,而是大胆虚构,从“小木兰”的故事讲起,也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亲切感。
其次,创新体现在绘本与豫剧的结合上。丛书名为“中国豫剧绘本”。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花木兰》是豫剧中的经典剧目,其中的唱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铿锵大气,柔中带刚。在常香玉大师的普及下,很多上点年龄的中国人都会哼几句。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下,“国风”“国潮”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绘本《花木兰》正是推广豫剧的一种新方式。我在线上观看了《花木兰》全剧,感受到豫剧的内容对原故事《木兰辞》的丰富和提升,不仅增加了“元帅提亲”的情节,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将被迫从军提升到了“爱国”“女性主义”的高度,令人热血沸腾。绘本《花木兰》在语言方面虚实结合——有的地方用平易的故事语言,有的地方则借鉴了唱词的风格;在绘画方面,既力求符合历史真实,又融入了豫剧的扮相。
最后,创新还体现在纸数融合上。名为“中国豫剧绘本”,那怎能缺少豫剧的选段呢?本书在封底附有二维码,扫描后即可听到豫剧的唱段。令人感动的是编辑的认真,尽管网上有多种《花木兰》的视频资源,但编辑团队还是选择重新拍摄,且拍摄得既专业又认真,背景选在古建筑前,而非舞台上,演员也是专业的,一招一式均呈现出豫剧的美感。
豫剧作为古老的剧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绘本作为新型的图书类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两者结合,孩子在阅读之余,还能触摸有温度的传统文化,这正是花木兰故事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