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湿地中国·自然博物”
用童真语言讲述湿地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强音,自然教育愈发受重视的当下,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湿地中国·自然博物”系列图书为青少年乃至广大读者呈上一份自然科普与文学滋养兼具的盛宴。
湿地,地球之肾,承载着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定的重任,却在全球生态恶化的形势下伤痕累累。守护湿地、传播湿地知识刻不容缓。这套书恰似及时雨,以岭南湿地为蓝本,徐徐拉开湿地生态大幕。“湿地中国·自然博物”系列图书包括3册,分别是《夜鹭喜欢上夜班》《蓑蛾有座小城堡》《三色堇扬着花猫脸》。书中精选的60个物种,犹如60颗明珠,串联起湿地的天空、大地、海洋与微观世界。
作家何腾江的湿地观察和文学创作经历无疑是图书品质的坚实保障。过往自然观察笔记式作品的创作历程,让他熟稔少年儿童阅读喜好,精准拿捏科普内容的呈现尺度。系列图书中,他巧妙融合少年视角与成人智慧,以灵动散文笔法讲述物种知识,枯燥的科普瞬间化作趣味盎然的故事,每个物种都被赋予鲜活生命力。
科学性与知识性是科普读物的基本特征,趣味性和文学性是吸引小读者的磁石,而“湿地中国·自然博物”系列图书将两者融合得十分到位。书中的科学内容,历经权威资料的多番查证、交叉验证,还经过专业顾问的严格把关。但它绝非刻板说教,作者使用散文式的语言讲述自己与各个物种的精彩故事,穿插历史文化知识,拓宽知识边界,让阅读层次更加丰富立体。为内容定制的100多幅手绘插画与实拍照片更是精彩动人,精准呈现了湿地物种的丰富细节,湿地风光呼之欲出。此外,“朋友圈”互动栏目贴近读者生活习惯,通过巧思设计激发孩子探索欲,让阅读不再单向,而是一场充满趣味的互动求知旅程。
当下图书市场,自然科普类读物常陷入两难困境:重专业则失趣味,偏趣味又缺严谨。这套书却打破僵局,树立全新标杆。对于如今的小读者而言,亲近自然的机会寥寥,书籍成为他们触摸自然的温暖触角。翻开这套书,他们能沉浸式感受湿地脉动,弥补现实遗憾。
从教育层面来看,系列图书是自然教育的优质蓝本。它不只是知识拓展,更是价值塑造。“朋友圈”里拟人化的物种自述,用童真语言拉近孩子与自然的距离,给予亲切自然教育;精美的图文搭配,点燃孩子想象力,催生探索精神,更在心底种下守护自然的火种。生态文明教育,并非空洞讲环境难题,书中的湿地故事里,有万物生长、少年蜕变,交织着爱、生命与美的教育启示,引领孩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大愿景,理解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家园的深刻道理。
“湿地中国·自然博物”系列图书无疑是出版界献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也是助力全民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的关键拼图。它用文字搭桥、以图画引路,带着读者跨越城市的钢筋水泥,奔赴湿地的诗与远方。